撰文:多啦B夢??深潮TechFlow
投Web3應用還是投基礎設施,一級市場還有余糧的老板們有此般煩惱。
不同的認知與選擇分叉出一條十字路口。
應用派的擁躉們認為,時代變了,如今缺的并不是無人問津,如同鬼城的各類公鏈基建,而是真實獲得用戶和資金的應用,因此,下一個周期的重點在于——捕獲“殺手級應用”,投中Web3的Tencent或者Bytedance。
2016年,還在聯合廣場風投的JoelMonegro,寫了一篇名為《FatProtocols》(胖協議)的文章,核心思想是:區塊鏈和互聯網價值捕獲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大多被應用層捕獲,比如Google、Facebook等,而為互聯網提供支撐的TCP/IP、HTTP等底層協議并不能捕獲價值。
區塊鏈則相反,價值集中在共享協議層,只有小部分價值分布在應用層,由此有了「胖」協議和「瘦」應用的說法。
按照這個理論,那么做區塊鏈投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以公鏈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廣投一遍,回頭來看,這個策略無論在一級還是二級都是有效的,也是過去幾年中行業最大的Alpha所在,盡管后來作者Joel又寫了一篇文章《ThinApplications》表示,價值捕獲不等于財務回報,但在這個“搞錢”的世界里,投資回報似乎才是關心的重點。
那么,這個理論還湊效么?
應用派:Alpha在殺手級應用
“應用派”們認為公鏈等基礎設施作為Alpha的時代已經過去,逐漸成為行業的Beta,新的Alpha機會在于應用層。
胖協議理論本質是對協議和應用之間互動關系的總結,因為任何建立在協議之上的Dapp都需要協議的原生Token來支持Dapp內的任何交互,并且分叉應用比分叉協議更簡單。
但隨著擴容時代到來,新公鏈/Layer2競相登場,協議間的競爭催生了更低的Gas費用,Dapp也不再被單一公鏈所綁架,可以多鏈部署。
動態 | 人民網:促進版權區塊鏈應用 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據深圳商報2019年03月27日訊 ,“文化藝術品版權區塊鏈應用基地國際創投中心”(以下簡稱:國際創投中心)在深圳文交所正式授牌成立,國際創投中心由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與深圳市首冠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致力于中國文化產業的創新,推動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國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吳程表示,此次與深圳市首冠文化產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同成立“文化藝術品版權區塊鏈應用基地國際創投中心”,將推動中國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在國際市場上流轉、流通,促進我國文化在國際市場的復興。[2019/3/28]
好比一家公司過去依賴單一市場,不得不向當局繳納高額的稅費,直到有一天變成了一家大型跨國企業,業務更多元化,綜合稅費更低。
就財務價值捕獲的方式而言,應用層更直接,比如,一筆鏈上交易,DEX可能收取500美元的手續費,支付0.5美元的Gas費用,財務價值更多是沉淀到應用層。
根據cryptofees的數據,目前收入前十的項目中,7個均是應用,甚至此前出現過Uniswap收入超過以太坊本身的情況,未來,應用收入超出協議將會是常態。
另一方面,大部分協議價值累積源于MEV,諸多應用已經開始設計方法來減少這種MEV價值攫取。
因此,下一個周期的機會在于——超級Web3應用,能真實獲得用戶和資金的消費級應用,BAYC等藍籌NFT也可以歸于此類。
當Web3應用有了大量真正的用戶,那么便可以“為所欲為”,自己打造基礎設施。
首先,應用可以通過自建DEX和NFTMarketPlace將價值留在系統內,比如StepN內建交易所DOOAR上線不久,就成為了“Solana最大DEX”,其核心收入來自于應用內NFT市場交易版稅及手續費。
其次,在區塊鏈模塊化時代,一鍵發鏈不再是難事,無論是像AxieInfinity自己Fork一條以太坊側鏈Ronin,還是DYDX利用Cosmos-SDK搭建自己的鏈,還是DefiKingdoms使用用Avalanche的Subnet(子網)……
金色晨訊 | 維珍集團借區塊鏈技術升級理財應用 利比里亞欲發行國家數字貨幣:1.\t英國維珍集團采用區塊鏈技術升級理財應用
2.\t利比里亞計劃發行國家數字貨幣Merit
3.\tFBI:比特幣交易在黑市上的使用已經大幅減少
4.\t委內瑞拉和中國舉行會議討論石油幣發展潛力
5.\t加拿大數字貨幣交易所MapleChange下線
6.\t莫斯科法院駁回對Telegram禁令的上訴
7.\tRipple聯合創始人投資數字貨幣平臺
8.\t莫斯科法院駁回對Telegram禁令的上訴
9.\tOKEX交易所將關閉58個加密交易對[2018/10/29]
因此,缺的不是基礎設施而是殺手級應用。
基建派:應用短暫,基建永恒
“基建派”中大多數人都有技術背景,并且往往就職于一家財大氣粗的大VC,在其中一些人看來,投“應用”屬于低門檻小兒科,真正體現技術還得是“投基建”。
對于大體量資金而言,投資往往追求確定性和重倉的機會,公鏈之類的基礎設施才是大敘事,高天花板的“資本容器”。
和互聯網的應用不同,Web3應用的“瘦”,不僅體現在價值捕獲,更多是一種輕量化和可組合性的體現。
從基礎框架上看,互聯網超級企業傾向于不斷擴大其平臺,通過將用戶鎖定到自家的專有接口中,實現數據的壟斷,但Web3中的消費應用往往建立在多個「可組合的」協議之上,這些協議在很多接口中提供特定的服務,協議上的眾多應用共享資源和數據。
從數據歸屬上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依賴于數據壟斷,將用戶鎖定在自己的系統內,不斷榨取用戶的數據價值,但在加密世界,個人擁有數據控制權,即插即用。
可組合性的框架和非托管數據模式相結合,可以讓Web3應用在協議層級共享資源,以極低的成本建立和運行,效率和成本優勢讓Web3應用依然可以挑戰“巨鱷”,但是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Web3應用的網絡效應和護城河并不深。
聲音 | 倪光南:比特幣非合理應用 區塊鏈面臨“換道超車”機遇: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參會時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國家將在五年內投入1000億元支持信息技術的發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像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通訊,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這對我們中國趕上發達國家,尤其是在網信領域爭取趕上發達國家,實現進一步提升經濟實力,提升科技水平,建設網絡強國有重要意義。\"[2018/9/22]
傳統互聯網應用的護城河之一就是用戶的數據壟斷,比如社交圖譜和關系鏈,但在Web3,失去了這一點,伴隨而來的是因財富效應帶來的“流動性遷移”,用戶和資本并無太大忠誠度,猶如牧民,逐水草而居。
因此,我們往往看到某一個加密應用在某一段時間異常火熱,然后快速沉寂下去,但是不管應用如何變遷,支撐應用的協議層永遠長青。
其次,即使想要捕獲應用層的機會,那么第一步也應該是看相應的基礎設施,先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在某個生態中建立影響力,再去投資生態內的優質應用,否則在一些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內,并沒有太多“外來參與者”的機會。
我們怎么看?
應用與協議并非先有雞再有蛋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螺旋上升,基礎設施為應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應用的創新又促進新的基礎設施向前發展。
聯合廣場風投USV曾在2018年撰文,用燈泡和電網的關系進行對照解釋:
“燈泡是在電網之前發明的,你不需要電網來就可以擁有燈泡,但為了讓消費者廣泛使用燈泡,你又需要電網!”
就目前而言,我們更關注應用層敘事。
造一座城市很簡單,但是建立一個城市的生態很難,需要不斷有公司進駐,有居民來生活、消費和投資,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廂情愿“造城”,最后無人問津,成為ToVC的鬼城。
在偽需求遍地的加密世界,找到一個真正的需求并非易事,在實際解決應用的基建需求前,創建基礎設施是沒有意義的。
獵豹推出加密貨幣手機應用 投資者可隨時跟蹤投資組合:在美上市的區塊鏈中概股獵豹移動周四宣布,它將推出一款應用,旨在讓投資者更容易監控自己的加密貨幣的投資組合。這款名為Coin Master的手機應用將追在100多個交易所加密貨幣的實時價格,并自動計算用戶更新交易歷史后的總體損失或利潤。[2018/6/21]
越來越多的應用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構建相應的基礎設施,僅以游戲領域為例,智能合約錢包Sequence由卡牌游戲Skyweaver團隊構建;3A游戲工作室GunzillaGames構建了一個區塊鏈平臺GunZ;韓國游戲開發商Com2u啟動新的區塊鏈主網XPLA……
我們期待,“應用-基建-應用”的正向螺旋帶來真正的Supercycle!
附文:
注:下文是USV于2018年10月發布的文章《TheMythofTheInfrastructurePhase》,闡述了他們所認為的Web3基礎設施與應用的關系。
Web3.0社區的一個共識是,我們正處于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階段,現在要做的正確事情是建立基礎設施:更好的底層公鏈,更好的鏈間互操作性,更好的客戶端、錢包和瀏覽器。其原理是:首先我們需要工具,一旦我們擁有這些工具,那么我們就可以開始建立應用程序。
但是,當我們與正在構建基礎設施的創始人交談時,我們不斷聽到,他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開發人員在基礎設施上建立應用程序。現在,如果我們真的處于基建階段,為什么還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呢?
我們的假設是,事情實際上不是這樣發展的,我們不是在一個基礎設施階段,而是處于應用程序—基礎設施周期的另一個轉折點上。
事實上,現代新技術的發展歷史表明,應用程序會催生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不是說我們首先要建立所有的基礎設施,一旦我們有了我們需要的基礎設施,我們再開始建立應用程序,情況恰恰相反。
人民網研究院:央行、中國銀聯為代表的“國家隊”推動區塊鏈應用 商業區塊鏈發展需要建立“中國共識”:人民網研究院和阿里云研究中心的第47期云溪科技評論提到,短短9天時間內,美國眾議院舉辦了兩場聽證會。美國各界針對區塊鏈已經形成全新的共識:區塊鏈是一項變革性技術,應用場景涵蓋金融、商業、政府等多個領域,應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保持“擁抱技術、開放、做好應用準備”的積極態度。就此,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的區塊鏈的“美國共識”已然成型。在中國,區塊鏈應用主要以央行、中國銀聯為代表的“國家隊”來推動,商業領域的區塊鏈發展仍然有待加強,這就需要在建立區塊鏈“中國共識”的前提下,促進和扶植區塊鏈的“中國民間共識”。[2018/3/2]
這成為一個重要話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平臺”往往是最大的價值機會,所以自然會急于建立一個主要的平臺來獲取價值。這在區塊鏈網絡中可能更加真實:價值往往在協議層而不是在上面的應用層中累積。
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平臺是從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迭代循環中發展起來的,很少在外部真空中建立。
首先,應用程序激發了基礎設施,然后,基礎設施會催生新的應用。
我們在重大平臺誕生的歷史事件序列中看到的是,首先有一個突破性的應用程序,然后這個應用帶來了階段性的發展,在這個階段中,我們建立基礎設施,使類似的應用程序更容易建立,而基礎設施允許這些應用程序被廣泛的消費者采用。
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在周期中相互促進,而不是不同的、獨立的階段。
例如,燈泡是在有電網之前發明的,你不需要電網來就可以擁有燈泡,但為了讓消費者廣泛采用燈泡,你確實需要電網,燈泡這個突破性的應用首先出現在1879年,然后從1882年開始由電網開始跟進。
另一個例子,飛機是在有機場之前發明的。你不需要機場就可以擁有飛機,但是為了讓消費者廣泛采用飛機,你確實需要一個機場,所以飛機這個突破性的應用首先出現在1903年,并催生了一個發展階段,人們在1919年建立了航空公司,在1928年建立了機場,在1930年建立了空中交通管制。
互聯網也有同樣的模式。
我們從第一批應用開始看:信息傳遞(1970年)和電子郵件(1972年),然后激發了基礎設施,使信息傳遞和電子郵件更容易被消費者廣泛采用:
以太網(1973年),TCP/IP(1973年),以及互聯網服務提供商(1974年)。
然后是下一波應用程序,即網絡門戶(1990年的Prodigy,1991年的AOL)。網絡門戶激發了我們建立基礎設施(1990年代初的搜索引擎和網絡瀏覽器)。然后是下一波應用程序,早期的網站,如1994年的Amazon.com,這又導致了一個階段性的爆發,我們建立基礎設施,如編程語言(1994年的PHP,1995年的Javascript和Java),使我們更容易建立網站。
然后是下一波更復雜的應用程序,如Napster(1999年)、Pandora(2000年)、Gmail(2004年)和Facebook(2004年),這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興起,使其更容易建立更復雜的應用程序(2004年的NGINX和RubyonRails,2006年的AWS),周而復始。
我們在最近的移動應用迭代中也看到了這種模式:首先,我們有一套非常依賴流媒體視頻的流行移動應用。Snapchat(2011年)、Periscope(2014年)、Meerkat(2015年)和InstagramStories(2016年),而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公司正在建設基礎設施,使移動應用程序能夠輕松地添加視頻,Ziggeo(2014年)、Agora.io(2014年)、Mux(2017年)、Twilio視頻API(2017年)、CloudflareStream(2018年)。
這個周期也正確解釋了Web3.0的事件順序。我們從第一個突破性的應用開始,2008年,BTC網絡作為第一個區塊鏈基礎設施出現,緊接著,2011年出現了絲綢之路,作為最臭名昭著的早期加密貨幣應用,這激發了新的基礎設施,如Sidechains和Drivechain(2015年)、Ethereum智能合約和ERC20協議(2015年)、Lightning閃電網絡(2015年),使建立新的應用程序變得容易,以及像Coinbase(2012年)和Metamask(2016年)的基礎設施,使用戶能夠采用這些新的應用程序。
這種新的基礎設施帶來了下一波應用程序:代幣/ICOs(2017年)和早期的dapp(2016年的Rouleth和vDice,2017年的CryptoKitties),又激發了新的基礎設施:Infura(2016)和Web3js和Zeppelin(2017)。我們現在正在等待下一個大的應用程序,這將有助于指導下一波基礎設施的發展。
鄰近的可能性
每個主要平臺發展的共同主題是,鑒于我們目前可用的工具,我們建立了我們能做的應用。在《好點子從何而來》中,史蒂芬-約翰遜將此稱為"鄰近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你可以打開通往隔壁房間的門,但你不能真的跳過步驟,從前廊打開后門,很難成功構建遠遠領先于應用市場的基礎設施。
每次,從應用程序到基礎設施的周期重復,由于之前循環中構建的基礎設施,讓新應用程序成為可能。例如,YouTube可以在2005年建立,但不能在1995年建立,因為YouTube只有在21世紀初部署了寬帶等基礎設施后才有意義,這發生在eBay、Amazon、AskJeeves和我最喜歡的Neopets等第一批熱門網絡網站之后的基礎設施階段。
ChrisDixon和FredWilson在最近的一期a16z播客中談到了這個概念。Chris有一個來自dotcom網絡時代的棋盤游戲,叫做DotBomb,用以取笑90年代末的愚蠢的網絡公司。而他指出的是,所有dotcom時代的“愚蠢”想法現在都是價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需要好幾個”應用--基礎設施“循環周期迭代孕育出的應用,在短暫的一兩個周期內看上去沒有意義。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設施階段的癥結所在,如果我們考慮一個脫離了現行“基礎設施階段”的應用程序,就有可能在一個投機性的真空中建立過于遠大的目標。我們需要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循環來保持我們的誠實。
隨著每個新平臺的周期越來越多,建立和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的成本也越來越低。在1995年建立usv.com的成本要比今天的成本高很多個數量級,而今天創建Web3.0應用程序的現金、精力和時間成本要比15年后的成本高。
開發框架與投資框架
從投資者的視角看,重要的是要區分技術框架和投資框架,前者解釋了什么時候可以建立什么,后者解釋了什么時候可以成為一項好的投資。
應用=>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的周期解釋了什么時候可以建立應用或基礎設施,但不一定解釋什么時候投資于應用以及什么時候投資于基礎設施。
以電燈泡為例。是的,它們是在電網之前發明的,但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在電網建成之前,卻沒有人賣出大量的燈泡。
結束語
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在這個周期中,應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基礎設施在第一位?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有應用程序要求你解決他們遇到的基建問題之前,創建基礎設施是沒有意義的。
你怎么知道你正在建設的基礎設施解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現在建立加密貨幣基礎設施將是一個挑戰,直到有一個突破性的加密貨幣應用程序,其他開發人員想要模仿,并需要更好的開發工具和基礎設施來做到這一點。
在加密貨幣領域有一種說法,即首先我們需要建立偉大的工具,一旦我們有了工具,然后我們就可以建立應用程序。但我們希望表明的是,在其他平臺的轉變中,在有偉大的工具之前,我們能夠建立最初的幾個應用程序,然后這些早期的應用程序激發我們建立工具,然后循環往復。
快樂地Buidl吧。
Tags:區塊鏈WEB3WEB加密貨幣區塊鏈幣圈是什么意思web3.0幣種在中國合法嗎web3域名注冊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區別在哪
原文:WhatWeCanLearnfromDecentralizedCommunityBuilding 撰文:Bethany 編譯:Misaki,Diamond.
1900/1/1 0:00:00原文標題:《返璞歸真:Polygon分析》作者:NewmanCapital 引言 以太坊的L2生態系統在過去的一年一直在快速增長。在這領域,Polygon尤其吸引了我們的眼球.
1900/1/1 0:00:00撰文:FrameworkVentures編譯:派蒙,ForesightNewsFramework一直將促進加密貨幣行業發展作為各方面業務發展的重心.
1900/1/1 0:00:00作者:OKX 2018年,就有人開始討論Web3.0時代,并預言錢包入口的重要性甚至會超過現有交易所.
1900/1/1 0:00:00來源:Element 本文由整理自王峰在Element2.0線上發布演講實錄,以下為全部內容:我認為,NFT是加密市場之光。有了NFT,GameFi和元宇宙才有了基礎組件.
1900/1/1 0:00:00作者:BuidlerDAO在美國財富500強榜單中,女性CEO只占6.4%。閃光燈里記錄的商業世界是清一色西裝革履董事會成員合照,是酒桌上兄弟會的男子氣概間的堅固結盟,是好萊塢電影里穿著格子襯衫.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