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當代金融家·專欄|科技局姚前:區塊鏈技術與新型金融基礎設施變革》撰文:姚前,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來源:當代金融家
區塊鏈技術發端于2009年開始的全球數字貨幣浪潮,但對金融的影響卻已遠遠超出數字貨幣領域。從根本上講,它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價值登記和交換技術,是賬本技術繼電子化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如果說證券無紙化、電子化業務處理是信息技術帶來的第一次金融基礎設施革命,那么證券數字化、去中心化業務處理則將可能是信息技術帶來的第二次金融基礎設施革命。
信息技術進步與證券無紙化、電子化發展
世界上可查證的最古老股票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06年9月9日發行。它印在紙上,上面有投資人名冊、發行人、金額等信息,還有相關人員的簽名。這是股東權益的一紙契約,立字為據。
紙質證券的缺點在于,證券交收需要紙質移動,涉及印制、儲藏、運輸、交付、蓋章、背書等一系列操作,步驟多,流程長,效率低。隨著證券交易量迅猛增長,紙質證券交收越來越力不從心,終于在20世紀60年代末爆發了證券史上的紙質作業危機。1968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日均股交易量1600萬,是1950年的日均200萬股的8倍。緩慢的交收處理導致大量訂單未能及時交割。紐約證券交易所不得不縮短每日的交易時間,并在每星期三休市一天,以處理積壓的紙質文件。
證監會姚前:利用區塊鏈技術與分布式文件系統技術,將底層技術的全量信息同步上鏈: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發力點是數字資產和數字金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來已久。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尤其是區塊鏈技術與分布式文件系統技術,將底層技術的全量信息同步上鏈。平臺上的數據安全、數據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等也成為監管部門的監管重點。(新京報)[2020/12/16 15:22:30]
為解決紙質作業危機,歐美證券業建立了中央證券存管(CentralSecuritiesDepository,CSD)制度和證券名義持有制度,通過多層級的第三方簿記形式,實現紙質證券的非移動化交割,使證券交收效率大幅提升。但證券仍以紙質為主,與紙質證券有關的成本、風險以及效率依然存在。
到20世紀80年代末,計算機存儲和通信成本大幅下降,證券無紙化方真正成為可能。證券從發行環節開始,就可用電子賬簿記錄代替紙質憑證,全業務流程采用高效的電子化處理。1989年,澳大利亞開展證券無紙化改革。1992年、1995年和2001年,英國先后發布三份《無紙化證券法》,開展證券無紙化改革。其他國家還有芬蘭、挪威、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我國資本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時也實現了證券全面無紙化,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聲音 | 姚前:國際貨幣領域是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絕好應用場景:11月28日,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在論壇上表示,在國際支付領域,我們有兩個層次的期待,一個是期待出現一個具有公信力的不被某一方掌控的全球性的普惠大眾的大一統的支付平臺,另一個是希望出現一個全球性的數字世界里面的數字貨幣。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美元本位體系,從國際來看,國際秩序的本質是無政府性的,國際社會是自主性的體系,在本質上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計算,共同驗證等去中心化設計,以及平權的理念,與國際貨幣的特征有天然的吻合,國際貨幣領域是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絕好應用場景,可以是存量上的改進和優化,也可以是增量上的全新探索。關鍵在于如何協調各方凝聚共識。(36Kr)[2019/11/29]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革命」
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框架中,中央證券存管、證券結算系統、中央對手方、支付系統所提供的證券登記、清算、結算功能,均采用第三方簿記形式,由CSD、SSS、CCP、PS等中心機構在中央服務器上對證券賬戶或資金賬戶的余額計增計減,從而完成證券和資金的轉移。
而在基于區塊鏈的金融基礎設施框架,錢包地址取代了賬戶,客戶無須在特定的中心機構開戶,其私鑰在本地生成,然后從中導出公鑰,再變換出錢包地址,相當于自己給自己開賬戶,這是首要不同。其次,分布式賬本取代了中心賬本。每個客戶都有一個賬本,大家一起共有、共享賬本信息。賬本就像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公開、透明、可追溯。而且所有人都可參與記賬,成為記賬人。再次,在價值形式上,未花費的交易輸出取代了賬戶余額,這是經公眾一致同意后的價值索取權,而不是第三方賬簿記錄的數目。最后,在解決價值轉移的「雙花」問題上,共識算法取代了第三方背書,它利用經濟激勵相容設計,解決了在沒有可信中間人的情況下的造假問題。
聲音 | 姚前:央行加密貨幣(CBCC)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姚前向記者表示,央行加密貨幣(CBCC)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央行的研究起點也就是CBCC。此前姚前就提及,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構思需充分吸收借鑒國際上先進成熟的知識和經驗,深入剖析數字貨幣的核心技術。他表示,目前各國開展的央行數字貨幣試驗,大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數字貨幣試驗,但還停留在批發(機構端)應用場景。他還表示,數字貨幣原型系統探索了區塊鏈的應用,但并不完全依賴該技術。此外,姚前還闡述了,加密貨幣與第三方支付的差異,支付寶的數據傳輸過程加了密,并不代表它就是加密貨幣。兩者的賬戶體系有根本的區別,如果將支付寶的技術比擬為4G,通過加密貨幣的支付更像是5G。(新京報)[2019/11/17]
在紙媒時代,證券的形式是紙質憑證,立「字」為據;在電子化時代,證券無紙化,以「第三方電子簿記」為據;在數字時代,證券的形式則是可信數字憑證,立「數字」為據,我們可稱之為「數字證券」。它不依賴第三方,數字證券分布式賬本本身就是CSD、SSS,是天然的交易報告庫,甚至可以是PS。除證券登記結算,還可應用智能合約技術,在數字證券分布式賬本上將目前的證券交易和CCP的業務邏輯編成代碼,用算法實現,從而在鏈上直接開展去中心化資產交易和中央對雙方清算。這是全新的可以集證券交易、CSD、SSS、PS、CCP、TR為一體的金融基礎設施。
聲音 | 姚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試驗:今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中證登總經理姚前在《中國法律評論》發表題為“數字貨幣的前世與今生”中透露,當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試驗。由于第三方支付的異軍突起,我國的賬戶體系走在全世界前列。但實際上,許多人認為,真正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央行數字貨幣應是基于加密貨幣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即CBCC。目前學界和業界均在積極開展CBCC模式的探索,許多人認為,CBCC可以讓客戶真正自主管理自己的錢,而不是交給第三方,真正賦予客戶自由的權利。雖然尚不能肯定它一定就是將來的方向,但至少目前來看,這是最熱的前沿焦點。此外,姚前還指出,數字貨幣的發展不僅需要來自實踐的經驗支撐,還需要多學科跨領域的理論指導,其中也包括法學,像數字資產的法律界定、去中心化應用的法律規范、智能合約的法律效力、區塊鏈技術的數據信息保護和法定數字貨幣相關立法等議題正急需法學研究者的真知灼見。[2019/1/2]
目前還很難論斷,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是否一定比傳統的金融基礎設施更具有優勢,至少在性能方面,爭議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于中心模式的金融基礎設施技術方案。在某些方面,它的優點顯著。
姚前:安全性是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設計的重點: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姚前曾表示,安全性是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設計的重點。如就數字貨幣本身的設計而言,將充分運用密碼學理論和技術進行保護,安全性強;而在數字貨幣的支付交易方面,將建立涵蓋底層硬件安全、終端應用安全、通信安全、場景安全和平臺安全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支付安全可信保障體系,此外安全性還體現在用戶隱私保護、數字交易監管這些方面。[2018/4/10]
如系統的抗攻擊性和穩健性。當發生節點故障時,只要共識算法所必需的節點能夠運行,則區塊鏈系統的可用性不會受到影響。無論系統宕機時間長短,驗證節點都能夠恢復。相比于中央服務器的單點失效風險,區塊鏈系統更具有優勢。近年來,因黑客攻擊或技術故障,交易所交易系統宕機時有發生,如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等。最嚴重的一次是2020年8月新西蘭證交所連續5個交易日遭遇網絡攻擊,交易多次被迫臨時中斷。而完全開放和裸露的比特幣網絡系統自2009年運行至今尚未因網絡攻擊而宕機,高度穩定。
又如系統的開放性和普惠性。傳統的金融基礎設施不僅封閉,而且分割,以鄰為壑,信息交互效率低,成本高。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則不受傳統賬戶體系和封閉網絡限制,具有更強的金融普惠,并可以在同一個網絡連接各方主體,集成各項金融基礎設施功能,具有統一、無縫、泛在、普惠的特點。它可以在零售、跨境、場外等分割程度較高、痛點比較顯著的場景發揮積極效能。
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構想
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已經引起證券業的廣泛關注。比如,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計劃采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系統取代現有的電子結算系統。瑞士證券交易所提出了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美國證券存托與結算公司開展了基于區塊鏈的證券回購交易后處理試驗。德國的國家區塊鏈戰略則提出從數字債券入手,推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證券發行和交易。但與如火如荼的全球數字貨幣浪潮相比,證券業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探索略顯冷清。
應該說,在證券業,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探索才剛開始。應該如何建設?不同證券品種的技術方案如何設計?相應業務流程和操作如何開展?關鍵點在哪?在具體場景如何發揮區塊鏈技術的積極作用?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機構是否將不復存在?新的角色是什么?新型金融基礎設施的風險點在哪?應該如何對其進行監管??這些問題還模糊不清。為此,需要一個系統、完整的理論框架指導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的實踐探索。本部分提出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的基本框架構想。
DLT-CSD賬本
作為新一代價值登記和交換技術,區塊鏈技術最有可能在證券登記結算領域率先得到應用。即保持證券交易和清算流程不變,前端依然由證券交易所負責交易,中央對手方負責清算,而后端轉化為基于區塊鏈的證券登記結算系統。此為基本框架。基本框架對現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格局的改變較小。DLT-CSD賬本至少可包含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商業銀行、證券發行人、投資者、中央銀行、證券監管部門等8類節點,具有與傳統CSD完全一樣的金融基礎設施功能,只是在實現形式上發生了根本變化。
證券存管與證券賬戶
證券持有人持有的證券,在上市交易時,應當全部存管在CSD。在傳統CSD模式下,CSD為每個投資者開立賬戶,證券存管后投資者所持有的證券權益體現為其在CSD賬本上的賬戶余額,而在DLT-CSD模式下,傳統證券賬戶則變成了錢包地址,證券相應地變成在分布式賬本上存儲的加密數字資產。加密數字資產指向投資者的錢包地址,只有投資者的私鑰才能打開。私鑰非常隱秘,本地通過橢圓曲線算法,從中導出公鑰,再做兩次哈希運算,然后做一個數據的編碼整合,產生一個長位數,就是錢包地址。
證券登記結算
證券登記是對證券持有情況的認定,包括初始登記、變更登記和退出登記。先談變更登記,傳統CSD通過賬戶余額增減的形式記錄證券的歸屬及變動,而在DLT-CSD賬本,數字的流轉就是價值的流轉,數字化的證券直接點對點流轉,不依賴第三方中介機構。具體流程是:付券方先獲知收券方的錢包地址和公鑰,用對方公鑰對證券劃轉報文進行加密,然后用自己的私鑰簽名,進行全網廣播。全網收到證券劃轉信息后,共識驗證這一證券劃轉報文是由哪個地址發出,想劃轉到哪個錢包地址,最終收券方用自己錢包地址的私鑰解開證券劃轉報文,獲取證券。
對于初始登記和退出登記,為了保障公開發行、證券登記等相關監管政策的落地實施,DLT-CSD可采用雙重簽名機制。也就是說,只有經過證券發行人、證券監管部門和公證人中的兩方簽名之后,證券發行人才能發起初始登記和退出登記。而交易過戶或非交易過戶發起的變更登記,則可不經證券監管部門和公證人簽名。
集中交易過戶不改變現有交易后結算業務鏈條,交易訂單經CCP清算后,發送至DLT-CSD賬本,由結算參與人簽名確認,并向DLT-CSD賬本提交證券劃轉指令,以進行變更登記。DLT-CSD系統與PS系統之間則通過券款對付機制,實現證券結算和資金結算的原子性和最終性。
公司服務
傳統CSD為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證券持有人名冊查詢、權益派發、網絡投票服務等,而在DLT-CSD的環境下,這些服務可交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證券發行人作為賬本節點,自動獲得證券持有人的名冊;同初始登記一樣,證券發行人通過雙重簽名機制,進行股利發放等權益派發;由于分布式賬本身就是一種投票系統,因此可在DLT-CSD賬本上直接開展網絡投票。
結語
數字化技術手段下,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可行而且可控,監管也更加精準,因此它是規范的。區塊鏈賬本不易偽造,難以篡改,且可追溯,容易審計,所以它是透明的。它使金融服務更加自由開放、更有活力,而且它還基于可信技術,容錯性強,更有韌性。因此,它是符合「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五大標準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潛力無限,前景可期。
作者:張洋洋 近日,網傳近期監管部門加強了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發行NFT以及建立NFT平臺的監管力度,并約談了部分互聯網企業。目前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都已完全刪去NFT字樣,改為“數字藏品”.
1900/1/1 0:00:00原文標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如何實現DApp價值捕獲》撰文:SmartContent翻譯和校對:Lochaiching和ETH中文站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是一種建立在區塊鏈上的新型數字化應.
1900/1/1 0:00:00撰文:鄭嘉梁,HashKeyCapital研究總監 永續衍生品發展脈絡 永續衍生品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反向永續合約,即Bitmex在2016年發展出來的比特幣反向永續合約.
1900/1/1 0:00:00原文標題:《以太坊?Layer2季節或將到來,一文了解種子項目進展》撰文:隔夜的粥,巴比特「元宇宙」話題的大熱,導致近期NFT頭像「高燒」不退,幾乎每一天.
1900/1/1 0:00:00鏈捕手消息,火幣發布《關于合約交易的中國大陸地區存量用戶清退流程的通知》。通知稱,為響應當地政府監管政策要求,HuobiGlobal將在保證用戶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合約交易的中國大陸用戶的有序清.
1900/1/1 0:00:00鏈捕手消息,PenumbraLabs完成475萬美元種子輪融資,DragonflyCapital領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