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庫
什么是區塊鏈?什么是分布式數據庫?相信很多人容易混淆這兩個概念。表面上看,區塊鏈打造的不可篡改、分布式的數據庫,和傳統分布式數據庫在基礎技術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僅僅只是相似而已。
就拿分布式存儲而言,二者都存在冗余的備份數據,但在技術目的上仍有本質區別。傳統分布式數據庫核心目的是盡可能構建一個邏輯中心,這個中心能對外提供高性能、低成本以及擴展性好的服務。而區塊鏈使用這些技術的核心目的在于構建一個分布式的、數據所有權被永久保護,以及數據可自由分享的世界。
此外,在數據的安全度、可信度及治理方式等,兩者亦有較大的差別。但在展開具體解讀前,我們先回溯數據庫的發展歷史,以更好地理解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庫所帶來的革新。
微軟等發起的Baseline Protocol將區塊鏈互操作性引入以太坊客戶端:金色財經報道,由安永、微軟、ConsenSys和AMD等共同發起的以企業為中心的區塊鏈項目Baseline Protocol宣布發布新的關鍵組件Commitment Manager。該組件致力于將區塊鏈互操作性引入以太坊客戶端,即節點能夠解析和驗證區塊鏈信息。[2020/12/10 14:45:13]
數據庫的歷史
實際上,數據庫是個非常古老的話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數據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然而,人類對于存儲數據和整理數據的需求要比這早得多。
除了歷史上知名的洞穴壁畫和罕見的泥板文書,Ugaritic?博物館被認為是第一次記錄了人類全面存儲數據的努力,在該處發現了大量的泥板文書以及來自公元前12世紀的外交文本和文學作品。但這也僅僅記錄了數據收集的工作,并非是對數據進行整理。有關整理數據的努力是在古羅馬廣場博物館才得到客觀的證實。然而,這段深厚的歷史也只是滄海一粟。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就行政復議運用區塊鏈等技術做出專條規定:在6月5日召開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謝雙成呼吁以數字賦能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加快“智慧復議”建設。結合杭州市目前正在進行的“智慧復議”平臺(二期)建設,他同時建議:本次修法就行政復議案件立案、審理、裁決、執行、監督、問責、評價制度的電子化、網絡化、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法技術運用做出專節或專條規定。(人民政協報)[2020/6/6]
18世紀,索引卡的出現,被認為是計算機數據庫的前身。自然學家卡爾·林奈當時引進了一種系統來分類記錄,每個物種被放在一張單獨的紙上。有了它,可以很容易地整理和補充相關記錄。但索引卡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必須由人來登記處理,非常繁瑣。
移動通信巨頭T-Mobile將推出區塊鏈概念認證項目 Hyper Directory:移動通信巨頭T-Mobile已經偷偷在區塊鏈解決方案上花費了數月時間,很快將推出區塊鏈概念認證項目 Hyper Directory。該公司此前幫助開發了超級賬本Sawtooth 1.0版本,并且在去年十一月曾低調發布了區塊鏈概念認證項目 Hyper Directory,該項目使用超級賬本Sawtooth來控制哪些人可以訪問T-Mobile云技術解決方案,并且驗證身份,提供訪問管理服務。[2018/2/12]
因此,1890年,美國統計學家赫爾曼·霍爾瑞斯發明了一臺計數機,以滿足政府部門在人口普查的需要。這臺機器使用穿孔卡片來存儲信息,也是人類第一次機電數據處理。1911年,赫爾曼組建了一家計算制表公司,該公司到1924年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美國IBM公司。
印度電信巨頭信實工業開發區塊鏈項目JioCoin:根據印度媒體LiveMint消息,印度電信巨頭信實工業通過子公司Jio Infocomm,正在籌備一個被稱為“JioCoin”的項目,致力于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出供應鏈物流管理系統與智能化的建筑合同。據報道,該公司的區塊鏈開發團隊由50人組成,平均年齡為25歲。[2018/1/17]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制定了記錄雇員社會保險號碼的義務。應當局的要求,IBM公司制造了一臺新機器-UNIVACI,并于1951年開始用在人口普查中。這也是第一臺大規模生產用于商業用途的數字計算機,在計算機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1960年,數據庫迎來編程語言,計算機化的數據庫開始建立。當時使用計算機對私營組織來說是一種成本效益更高的選擇。隨后的十年誕生了兩個流行的數據模型:
一個是被稱為CODASYL的網絡模型;
另一個是被稱為IMS的分層模型。
而后,隨著代數、關系演算和可理解術語的引入,開始了結構化查詢語言的創建(SQL),這些數據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存儲結構化數據。但在世紀之交,人們對數據的看法發生了某種轉變,建立在結構化數據模型和對象應用程序上的邊界正在出現。這使得非結構化數據庫的概念重新浮出水面。
總之,數據庫技術本身在不停的演進,如何選擇適當的數據存儲是應用程序平穩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使用適當的技術處理數據的必要條件。伴隨著現實的需求不斷升級,數據庫也在不斷發展的,我們通過NoSQL,能很好的解決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的可擴展性問題,通過云存儲等技術,可以解決互聯網海量數據的處理問題。
但下一個問題接踵而至,那就是如何以一種規模化的方式解決數據真實性和有效性的問題。
?區塊鏈數據庫VS傳統數據庫
分布式數據庫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應對大數據量和分布式請求的需求下產生的,其在中心化控制下假設每個節點都誠實,從而由多節點共同維護一個具有邏輯整體性的分布式數據庫。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數據層通過封裝底層數據區塊以及加密算法和時間戳等基礎數據及算法,和傳統分布式數據庫有著底層邏輯上的區別。
首先是數據分布性:雖然數據是被存儲于不同設備上,但在傳統數據庫使用客戶端-服務器這種架構下,中央機構可控制并統一調度各個節點參與運算,用戶可以修改存儲在服務器中的數據。而在區塊鏈數據層,信息被分布式地存儲在各節點間,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控制賬本數據的形成,只能通過各個節點之間的協調,從而生成一致的賬本。
其次是數據的安全性:在使用傳統分布式存儲的時候可以會遭遇數據被追求和篡改的問題,一旦數據信息被偽造就會給客戶造成嚴重的損失。而區塊鏈數據層是一條從創世區塊起始的鏈式結構,包含了區塊鏈的區塊數據、鏈式結構以及區塊上的隨機數、時間戳、公鑰、私鑰數據等。各區塊之間用Hash簽名的方式相互關聯,如果區塊中的某一個交易發生了改變,則其Hash值也會發生改變,通過與其他節點的數據比對,就可以發現“惡意節點”的改動痕跡。因此,這種數據存儲結構不僅支持防篡改,可溯源,同時保證了數據記錄過程的公開性,透明性,以及對敏感數據上鏈后的隱私保護問題。
最后是數據的可信度:有了數據處理的安全保障,企業不僅可以信任與他們合作的公司之間共享的數據,甚至可以信任競爭對手共享的數據。這為垂直領域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區塊鏈網絡并增加數據的可見性創造了機會。
通過多節點儲存數據,算法加密數據,區塊鏈數據層由此搭建起了一個底層信任體系。但這些數據如何實現點對點的傳播與交流,我們下期“網絡層”繼續聊。
受疫情影響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神操作”,如今的美國社會可謂是問題重重。美國以超過500萬例感染和近16萬人死亡成為全球抗疫表現最差國家,國內經濟嚴重下滑.
1900/1/1 0:00:00有人說Filecoin是繼比特幣、以太坊之后一個具有革命性技術突破的幣圈新貴,更預測Filecoin的市值將超過比特幣.
1900/1/1 0:00:00親愛的用戶:第28期“幣安寶”活動將于2020年08月19日20:00開放14天期穩定幣理財產品的申購,同時所有參加申購的用戶均可收到一份DeFi神秘禮包,享受雙倍收益.
1900/1/1 0:00:00晚間復盤:雖未回調到達預定進場點位但整體思路沒有任何問題,午間后回調后進入上行趨勢,最高突破目標11900,晚間思路維持白盤思路不變回調做多,關注下方11800第一支撐位,不破可進場多單.
1900/1/1 0:00:00鏈聞消息,廣西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塊鏈產業與應用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廣西將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等任務.
1900/1/1 0:00:00鏈聞消息,據Coindesk報道,針對芯片制造商英偉達的集體訴訟原告指控英偉達試圖阻止前雇員「FE5」在該案件提供關鍵證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