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從美國的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到歐洲“百年老店”瑞士信貸銀行,歐美多家銀行接連陷入嚴重的風險事件,近期環球金融風險指數級上升,令人擔憂。
這兩天,一則關于“世上最大規模的資產大搬遷”的消息被大量轉發。網傳截圖含有如下內容:
據華商財團內部人士消息,一月內,僅華人資產從美國和瑞士分別轉出760億美元和1650億美元。世界富豪紛紛拋棄瑞士銀行,尤其中國客戶,已有幾百萬中國富豪拋棄了瑞士某銀行賬號。
網傳圖片內容截圖
隨后,香港銀行員工停止休假、匯豐銀行一周7天連續營業、香港保險銷售爆單等傳聞也同時發酵,令人生疑。
不過,這則消息,百度一下能看到許多報道,谷歌一下,卻毫無蹤跡。
這就奇怪了。這家神秘的華商財團,在天眼查上并沒有明確的與之對應的公司,名字相像的“世界華商投資集團”兩年前就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而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出的內容,大多是其涉及傳銷、詐騙的相關新聞。
黑貓Mimic創始人:屏蔽中文評論并非出于歧視而是要擴展歐美市場:12月12日消息,近日,黑貓Mimic NFT系列創始人SHHAN在MIMIC SHHANS官方推特使用中文回應了一系列質疑,包括歧視中文社區、私吞版稅、管理過于中心化、不愿為Mimic DAO提供資金等。
SHHAN提到,自己并非歧視中國人或中文社區,在評論區屏蔽部分中文評論是出于開拓歐美市場的需求,讓Mimic更國際化,但評論區主要被中文評論占據。此外,SHHAN表示Mimic運營根據地仍然是Discord,微信群是社區自發成立,部分人指責“創始人對社區毫無貢獻”是不夠客觀的。[2022/12/12 21:39:02]
那匯豐銀行一周營業7天又是怎么回事?據媒體報道,匯豐3家分行試行周六日特別營業安排,是為了應對香港和大陸全面通關后新增的非本地客戶的服務需求。
而關于“超過760億美元和1650億美元的華人資產主要流入香港、新加坡等地”這組看起來言之鑿鑿的數據,也查無出處。
因為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數據僅到2023年1月底。而根據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日均數據,銀行的結余、外匯儲備等相關數據未出現明顯變化。
交銀觀察:歐美數字貨幣加速落地:金色財經報道,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鄧宇發文歐美數字貨幣加速落地,文章指出美聯儲和歐央行在CBDC研發和應用方面明顯加快節奏,希望借此維持國際支付結算、世界儲備貨幣的競爭優勢。數字美元和數字歐元將可能借助本幣的地位,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市場上展現競爭優勢,而美元和歐元的深厚國際應用基礎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央銀行之一,美聯儲和歐央行在CBDC研發和應用方面已經在加快節奏,美國政府和歐盟對CBDC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未來兩大央行將會加快進程,以此維持其在國際支付結算、世界儲備貨幣的競爭優勢,這為國際貨幣體系帶來深遠影響。(大公報)[2022/4/5 14:05:01]
此外,證券時報記者向香港金管局發函咨詢“是否有大量資金遷移香港”,金管局的回復也十分官方,并無具體有效的信息。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所引申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系,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那么,問題來了,是否真的有大量資金遷移香港?香港如傳言所說成了外資避風港?關于這些傳言背后的真相,小巴請教了多位大頭,下面來看看他們的解答和分析。
動態 | 報告:歐美零售銀行多受涉及加密貨幣的非法貨幣服務業務困擾:CipherTrace Labs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個人在80%的美國零售銀行經營非法的加密-貨幣服務業務(MSB)。而在歐洲,大約50%的零售銀行都面臨這個問題,且這種情況可能很快會愈演愈烈。這些MSB業務利用他們的企業銀行賬戶作為一個渠道,接受現金支付以換取加密貨幣,并為法幣和加密貨幣的非法交易提供便利。
報告指出,“罪犯和恐怖分子之所以選擇這種技術,是因為直接存款和大筆資金進出商業銀行賬戶——而不是個人賬戶——在金融機構觸發欺詐警報或可疑活動報告(SAR)的可能性較低。”(AMBCrypto)[2020/2/13]
總體來說,大量資金被轉移至香港的消息意義不大,這更像是個傳言。就目前的情況看,這個新聞背后的商業利益導向很明顯,令人懷疑是有的公司出于商業目的而發布的消息。
目前沒有來自任何權威媒體的報道,也沒有確鑿的數據證明;其次,從量級看也不合理,稍加分析,就能看出不合理。
假設是美國存戶,硅谷銀行中1000多億美元的存款,大多來自美國的公司,他們即便轉移,也是轉移至本國銀行,怎么會跑到香港去?
動態 | Bitwage添加對BCH的支持 允許歐美企業使用BCH發薪:加密貨幣發薪服務提供商Bitwage宣布添加對BCH的支持,這意味著美國、歐洲和英國的公司可以通過該服務使用BCH向員工支付工資。據悉,除BCH外,Bitwage還支持BTC、ETH。(Bitcoin.com)[2019/10/31]
華人在硅谷銀行沒有那么多存款,其次如果他們擔心錢存在美國其他銀行有風險,也不會著急忙慌把錢存到香港,肯定是往大銀行跑,比如說花旗、摩根大通等。
至于說香港未來會成為歐美存款的避風港,更是無從談起。首先,歐美銀行總體健康狀況不錯;其次,從其他環境比如說法治環境上看,香港在這方面并不具有優勢。
目前沒有較權威的數據來支撐“因為硅谷銀行和瑞信事件,美國瑞士有數千億美元存款流入香港”的說法。
而且這里面存在誤解,例如認為錢存在瑞信銀行就是錢存在瑞士。
實際上瑞信銀行在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都有金融牌照和資產,比如在亞洲的香港和新加坡都有。
花旗集團前股票分析師Charles Hayter預測:賣空比特幣期貨能夠“鎖定”利潤 歐美礦業公司將蠶食中國礦池算力份額:花旗集團(Citi)前股票分析師Charles Hayter預測,由于通過賣空比特幣期貨能夠“鎖定”利潤,歐美越來越多的風險厭惡性公司會像數字能源公司一樣進入“挖礦”行業。一旦形成趨勢,西方礦業公司將開始蠶食中國礦池算力份額,目前80%的哈希算力集中在中國。[2017/12/25]
香港,瑞銀集團的標志
金融機構的“祖籍”,也就是總部所在地,和存款在地理上的流入流出關系不大。
存款客戶可能會選擇更好的銀行,而不是考慮地區。
如果確實要流出的話,香港和新加坡的確是比較理想的地區。簡單來說,香港、新加坡沒有什么本地金融機構,都是美國、歐洲和內地的金融大鱷在角逐。
只是香港要成為歐美存款的避風港,就得先達到成為避風港的要求,需要在安全、法制和自由之間達到平衡。
香港能不能成為避風港,更多取決于香港政府和監管機構未來的政策走向。
中國內地目前還有比較嚴格的外匯管制和金融管制,如果內地愿意通過香港更多地開放自己的市場,那么對香港就會有利,比如近年來中港理財通、大灣區的金融合作,滬港深市場之間的合作。
至于硅谷銀行倒閉和瑞信銀行事件,對香港金融地位的影響不會太大,比如香港金管局就聲明過瑞信在香港約有1000億港幣的資產,但該資產占香港銀行業總資產比例不到1%。
其實這次風波是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的過快加息造成銀行固收投資的虧空,進而影響流動性,很多中資金融機構的海外部門也深受影響,只是大家很少關注。
目前的香港和新加坡,也都極度受美元加息影響,如果考慮存款安全的話,建議選擇流動性和財務狀況較好的金融機構。
海外美元存款業務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體系下,美聯儲加息周期大幅提高了資金的“價格”——利率。
各類固收產品在過去十幾年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下,很難見到這樣的高收益,而且這種產品還是存款這樣安全性較高的產品,因此會吸引很多的資金流入。
尤其是在當下這種大家對經濟悲觀,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引發避險情緒的情況下,有相對高收益又更安全的存款,吸引力會進一步提升。
硅谷銀行宣布破產后,客戶排隊辦理業務
但資金的流動很難判定,而且華商財團并不是一個可靠的信源,因此這些錢并不一定是從美國、瑞士流出的,很有可能只是受高利率的吸引而從其他產品轉變為存款的,但這種情況概率比較小。
硅谷銀行和瑞信銀行事件后續會引發歐美銀行業廣泛危機的概率也不高,目前政府都很重視這個問題,處置也很及時,不太可能蔓延。
從目前來看,香港未來成為歐美存款避風港的概率很低,因為美國、日本、瑞士都具備吸引大規模資金的優勢,它們的貨幣也是傳統的避險貨幣。
而香港還不具備這種避險的能力,如果有全球風險發生,美國仍然是第一選擇。
至于香港受到美元加息的影響,香港的資產價格早就已經有所反應了,以美聯儲加息周期進入尾聲來判斷,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當前歐美銀行業危機還在發酵中,尤其是UBS并購瑞信的過程中,政府的一些操作損害了股東和AT1投資者的利益,也打破了一些共識和規則,增大了市場的擔憂和避險心理。
預判到風險,聰明錢會先撤離,尋找避風港。
現階段看,香港是個很好的選擇。一方面金融生態和法制規則與歐美接軌,聯系匯率制度下也不存在匯率風險;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正處于復蘇通道中,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提升,在中國資產投資上香港市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于硅谷銀行、百年瑞信連爆事件帶來的金融風險,考慮到當前歐美監管當局均及時提供了流動性支持,市場普遍認為硅谷和瑞信事件引發更大范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靜態看問題,這個結論沒問題。但如果歐美央行繼續加息,或又有銀行爆雷,在市場情緒已經受驚的背景下,很可能會開啟新一輪的擠兌潮,導致更多的問題銀行浮出水面。
總之,金融生態是個二級混沌系統,參與者的行為和預期會改變系統本身的運行軌跡,具有不可預測性,也容易發生蝴蝶效應,一個小的事件就可能引發大的問題,充滿了非線性。所以,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沒有危機。
此外,對國內投資者而言,不用擔心銀行業危機問題。
中美貨幣政策環境相向而行,美國激進加息,中國努力保持寬松,美國抗通脹,中國防通縮,所以,美國在抗通脹這條路上遭遇的問題不會對防通縮的中國產生直接影響。
但心理上的影響還是會有的,無論是政策端還是金融機構,都會更重視穩健可持續,對于激進走極端那一套會更加警惕。
吳曉波頻道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財經 善歐巴
金色早8點
白話區塊鏈
Odaily星球日報
MarsBit
歐科云鏈
深潮TechFlow
Arcane Labs
BTCStudy
別人家發空投,用戶都是載歌載舞,感謝爸爸,SpaceID發空投一片哀嚎,恨不得把項目方祖墳都刨了.
1900/1/1 0:00:00作者: 大圣Web3 3 月16 日晚,以太坊Layer2龍頭項目Arbitrum 宣布發放治理Token ARB,并將于3 月23 日Airdrop給社區成員,據相關數據統計.
1900/1/1 0:00:00編輯:YuanShan@Web3CN.Pro這兩天GPT-4的到來,再次成為朋友圈及媒體熱議的話題。此次升級、更新讓大家看到了AI給科技和社會帶來的潛在挑戰性甚至革命性.
1900/1/1 0:00:00作者寄語: (1) Arbitrum 基金會和 DAO Governance為Arbitrum One 和Arbitrum Nova網絡啟動.
1900/1/1 0:00:00為下一個“Axie”的形態,做一個猜想。在創造更好玩的游戲體驗同時,實現為資產賦予價值(而不是價格);通過NFTFi的方式讓游戲資產與其他游戲和協議融合與互通;合理利用雙代幣模型和用戶裂變機制,
1900/1/1 0:00:00整理 :@CC99Carol 吳說區塊鏈肖臻老師博士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后在美國 AT&T 實驗室(前身是貝爾實驗室)和 IBM T.J. Watson Research.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