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ARZQ,
上周寫了作為創作者,如何 4 步打造個體品牌;有不少朋友留言,那么下一步如何獲得收入呢?也有 Founder 來交流,如何幫助個體品牌獲得收入。
在我看來,創作者 / 個體品牌獲得收入的最可行方法,就是踐行 KK 的「1000 粉絲理論」;而 NFT 是在新時代踐行這個理論的最佳介質。
音樂人是 Web3 創作者的一個重要類別。這篇文章中,我以獨立音樂人為例,先分析其在當下遇到的問題和原因,然后分享 Web3 時代的新實踐,希望能夠對你有啟發。同時這也是一篇音樂介質發展史,Enjoy~
問題:只有 0.4% 的音樂人可以通過流媒體一年賺取 5w 美金
追本溯源:數字音樂從單曲模式開始,流媒體訂閱制帶來了平臺的繁榮,但對中長尾獨立音樂人不友好
2003 年:iTunes Store 開創單曲銷售模式
2008 年:Spotify 開創流媒體訂閱制
流媒體訂閱制對音樂人的影響:賺錢難,且帶來了一種「文化」
獨立音樂人不適合流媒體,需要有新的方法
新時代的獨立音樂人:用 NFT 實踐「1000 粉絲理論」
總結:Web3 是個體品牌的新時代
2022 年,流媒體占據了 67% 的全球(錄播)音樂收入。也就是說,對一名依賴錄播的中長尾音樂人來說,ta 的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于流媒體平臺如 Spotify. 但問題來了,只有 0.4% 的音樂人通過流媒體的年收入可以超過 5w 美金。
根據英國知識產權局的估計,僅有大約 0.4% 的流媒體平臺上的音樂人(1,723 位音樂人)能夠通過音樂創作獲得足夠的流媒體播放量(每月 100 萬次播放)以維持可持續的生計。
音樂流媒體平臺向音樂人支付的費用通常在每次播放 0.003 美元到 0.005 美元之間。我們用平均數 0.004 美元來計算,每月 100 萬次播放對應的收入是 4 千美金,1 年即 5w 美金。
5w 美金恰好是英美個人年收入的中位數水平,也就是說,可以讓你過上一個社會中等的生活。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1 年美國個人年收入中位數為 45,792 美元。這意味著,一半的美國個人收入高于 45,792 美元,另一半的美國個人收入低于 45,792 美元。
btw, 2021 年美國紐約州個人年收入中位數為 63,172 美元,加州個人年收入中位數為 72,848 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紐約州或者加州生活,5w 美金還不夠,需要取高的收入。
薩爾瓦多總統:在加密貨幣貶值后薩爾瓦多政府購買了“100枚額外的”比特幣:11月27日消息,薩爾瓦多總統表示,在加密貨幣貶值后,薩爾瓦多政府購買了“100枚額外的”比特幣。[2021/11/27 12:35:16]
總結一下,在流媒體時代,只有極小比例(0.4%)的音樂人可一年賺取 5w 美金,過上一個社會中等的生活。這顯然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
這個結果是如何形成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突破的機會點呢?請繼續閱讀。
數字音樂一開始并不是以流媒體訂閱制的模式,而是單曲銷售模式。
蘋果公司于 2003 年 4 月 23 日在 iTunes Store 上推出了第一首數字單曲,是 U2 的《Vertigo》。這首歌單價為 1.29 美元,在 24 小時內售出超過 100,000 份,創下了當時的數字音樂銷售記錄。
數字單曲比傳統的音樂格式(如 CD)更便宜和靈活,iTunes Store 的推出標志著數字音樂銷售的重大轉折點,并助推數字音樂成為主流。
音樂商業模式的背后是用戶消費音樂方式的變化。音樂數量的增加,和數字音樂格式(mp3, aac)的出現,讓用戶在電腦上可以聽成千上萬的歌,但在移動場景下還是只能聽 CD 里面的 10 首歌,用戶還做不到「隨時隨地聽成千上萬首歌」。
蘋果公司于 2001 年 10 月 23 日推出了第一款 iPod, 容量為 5GB,可以存儲約 1,000 首歌曲,滿足用戶隨時隨地聽歌的需求。同時發布了一系列以「a thousand songs in your pocket(口袋里的 1000 首歌)」為主題的廣告,傳達了 iPod 的核心理念。
iPod 的確可以裝 1000 首歌,但從 CD 導入 1000 首歌的過程其實相關痛苦(我自己也深有體會),需要反復執行下面 6 個步驟:
將 CD 插入到 CD 驅動器中。
打開 iTunes,在 iTunes 窗口中,單擊「音樂」標簽。
在「音樂」窗口中,單擊要導入的 CD 下的「導入 CD」。
在「導入 CD」對話框中,選擇要導入的歌曲,單擊「導入」。
等待導入完成,歌曲將保存在的 iTunes 庫中。
將歌曲從 iTunes 拖放到 iPod 的音樂庫中,最后完成導入。
而 iTunes Store 上推出數字單曲銷售后,一方面讓用戶的購買更靈活(CD→單曲),另一方面導入到 iPod 更方便(購買的單曲已經在 iTunes 庫中,直接拖放到 iPod 即可)。
CME BTC期貨本周形成“10814-10800美元”迷你缺口:北京時間9月28日06:00,CME BTC期貨跳空低開,5分鐘周期開盤價報10800美元,上一交易K線最低報10814美元,形成一個14美元的迷你缺口,缺口范圍:10814-10800美元。[2020/9/28]
iPod + iTunes Store 的組合, 在 2003 年徹底改變了人們消費音樂的方式。
數字單曲銷售模式 讓用戶更容易把音樂裝進口袋里,但也面臨 3 個實際的問題
如果你想要聽很多音樂(比如 1000 首歌),購買單曲會成為一筆不小的開支;
每個聽歌的設備都有管理成本。比如你換了一個新手機,需要重新導一遍;
你需要自己管理歌單, 這也是一筆隱性成本。但實際上,大多數的聽歌場景都是伴隨式無目的的,并不需要建立歌單。
這幾個痛點隨著在線音樂數量的增加(2003 年到 2008 年增長了 25 倍),用戶音樂口味的多元化而越來越凸顯。
另外對于音樂人來說,如果 ta 的目標是走紅,做大規模 (hit big),讓數以億計的人聽到自己的音樂,每首單曲都需要付費,也成為一個隱性的門檻。
在 2005-2010 年前后,網絡提供商開始提供 10 Mbps 到 100 Mbps 高速寬帶服務,同時云存儲技術開始出現,這讓音視頻流媒體服務成為可能。
2005 年 2 月 14 日,YouTube 成立;
2006 年 3 月 14 日,亞馬遜推出 Amazon Web Services 云存儲服務,簡稱 AWS.
在這個背景下,Spotify 2008 年在歐洲以「免費」和「付費訂閱」結合的方式推出,開創了流媒體訂閱制
免費: 免費用戶可以無限制地在線播放音樂,但會在歌曲間隔中聽到廣告。此外,免費用戶無法在移動設備上隨意選擇歌曲,只能以隨機播放模式聽歌。
付費: 對于每月付費訂閱的用戶(10 歐元 / 月),Spotify 提供了無廣告、高質量音頻流、離線播放以及無論在任何設備上都可以隨意選擇歌曲的服務。
可以看到,Spotify 讓用戶「隨時隨地在任何設備上」以「相對更低的成本訪問大量音樂」,并「享受個性化推薦服務」;同時讓音樂人可以觸達更大范圍的聽眾,通過下面一組數字可以看到,以 Spotify 為代表的的流媒體模式,可以觸達的用戶是以 iTunes 為代表的單曲模式的 100 倍以上。
iTunes 上最暢銷的單曲:邁克爾·杰克遜的《Billie Jean》。這首歌于 1983 年發行,在 iTunes 上售出超過 1000 萬份;
Spotify 上最受歡迎的單曲:德雷克的《One Dance》。這首歌于 2016 年發行,在 Spotify 上播放超過 20 億次。
貴陽高新區計劃通過5G結合區塊鏈等鋪開“12+N”應用體系:面對新時代浪潮,貴陽高新區正積極謀劃布局5G產業,計劃通過5G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數博大道沿線鋪開“12+N”的應用體系,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貴陽日報)[2020/9/16]
2011 年 Spotify 進入美國,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助力下開啟快速增長之路。截至 2023 年 4 月,Spotify 在 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4.2 億訂閱用戶(占了 74% 的全球數字音樂訂閱用戶)。其中,有 1.72 億用戶來自付費訂閱用戶,2.48 億用戶來自免費用戶。
Spotify 的成功模式也引發了其他公司的效仿,蘋果在 2015 年推出了 Apple Music, 亞馬遜在 2016 年推出了 Amazon Music;同時在音樂產品的收入占比上,流媒體音樂也在不斷爬升最終成為大頭
2010 年代早期,單曲和專輯的數字銷售(例如通過 iTunes)仍然占據了重要的份額
2016 年,美國音樂產業中流媒體收入首次超過數字下載收入
2018 年,流媒體音樂收入已經占據了整個錄播音樂市場收入的 75%
流媒體訂閱制更好滿足了用戶的多元化聽歌需求,也讓 Spotify 成為市值 2200 億美元的世界上最大音樂流媒體平臺,但也帶來了文章一開頭的問題:只有極小比例(0.4%)的音樂人可一年賺取 5w 美金,過上一個社會中等的生活。
實際上,流媒體帶來的問題不止于此:
流媒體訂閱制幾乎已經達到用戶數和收入的天花板,100w 次播放能帶來的收入在減少,導致音樂人賺取 5w 美金越來越難;
66% 的流媒體消費來自于老歌(推出 18 個月以上),導致新音樂人難出頭;
音樂人不再面向聽眾創作,而是迎合推薦引擎,追求規模重于質量
平臺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用戶屬于平臺,并不能和音樂人直接聯系。
下面我們一一詳細展開
流媒體訂閱制幾乎已經達到用戶數和收入的天花板,100w 次播放能帶來的收入在減少,導致音樂人賺取 5w 美金越來越難
流媒體訂閱制從歐美出發,后期的增長主要來源于國際市場,尤其是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但非歐美消費者并沒有習慣為音樂流媒體付費,人均貢獻收入被拉低。同時 Spotify 的抽成比例在提升。
這 2 個原因疊加在一起,導致每 100w 次播放帶給藝術家的費用一直在下降,從 2014 年到 2022 年,下降了 50%
也就是說,一個音樂人在 2022 年要賺取 5w 美金,需要的播放量需要是 2014 年的 2 倍。同時因為整個蛋糕并沒有變大,音樂人的競爭更激烈了。
66% 的流媒體消費來自于老歌(推出 18 個月以上),導致新音樂人難出頭
動態 | 自媒體撰文質疑“1ETH”為傳銷DApp:今日,自媒體31QU發布文章《只要1個ETH就能拿到50代獎勵的傳銷DApp,了解下?》,質疑ETH公鏈DApp游戲“1ETH”為傳銷項目。該文章稱,該款DApp具有明顯的傳銷性質:游戲設計“靜態分紅獎”(每個參與者都可以拿到后來投資者30%的投資額度,獎勵三倍封頂)、“動態推薦獎”(邀請新伙伴參與,逐代分獎勵,最多50代);該款DApp游戲還設置經理人制度(邀請30人自動成為經理人);同時“1ETH”游戲規則中提及“太陽線”更是傳銷專有分紅制度。
Dapp Review數據顯示,“1ETH”今日上線ETH公鏈。截止目前,“1ETH”24h用戶數為1995名,24h成交量為184ETH。此外,今日早間Dapp Review網站上“1ETH”類別顯示為“游戲”,目前,Dapp Review已將其定義改為“風險(High Risk)”類別。Dapp Review方稱,修改原因為“1ETH有資金盤屬性。”[2019/1/2]
了解推薦算法的朋友都知道,sku 積累數據越多,越容易被算法選中。而音樂本身是一個長周期的消費品,在市場增速有限,而公司業績需要繼續增長的時候,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在推薦算法里減少新歌的曝光,增加老歌曝光,提升短期的用戶指標。
但新興音樂家不斷加入,市場也需要新鮮血液,這并不是一件對生態長期健康的做法。
音樂人不再面向聽眾創作,而是迎合推薦引擎,追求規模重于質量
關注規模重于質量,是推薦算法的另一個特征。這也到導致音樂人發布大量的音樂作品,以此增加曝光量。抖音隔斷時間就會出現「XX 神曲」,Spotify 每天有 10 萬首新歌發布。但諷刺的是,這些神曲幾乎過段時間就被人遺忘,華語 20 年過去了,屹立在巔峰的還是周董。
毫不夸張的說,推薦引擎給創作者們帶來了「文化」。
平臺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用戶屬于平臺,并不能和音樂人直接聯系
上面有提過,流媒體模式可以觸達的用戶是以 iTunes 為代表的單曲模式的 100 倍以上。但這僅僅是「觸達」,而不是「聯系」。你付費成為的是 Spotify 的會員,不是某個音樂人的會員;平臺做的就是中介生意,也不會讓音樂人知道誰是自己的死忠粉,但這對獨立音樂人來說非常重要。
以 Spotify 為代表的的流媒體背后是規模經濟的邏輯,成功的目標是走紅:讓音樂人從「賣作品」變成「賣曝光」,「有機會」觸達更多的聽眾,成為明星后從而獲得其他方面的收入(專輯銷售、巡演、廣告代言等)。
但成為明星的概率極低,這并不適合所有音樂人,尤其是建立在粉絲支持之上的獨立音樂人,ta 們需要有新的方法。
其實,一年賺取 5w 美金甚至 10w 美金,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踐行 Kevin Kelly 早在 2008 年就提出的「1000 名真實粉絲」理論: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1000 名真實粉絲」理論的 4 個要點
動態 | EOS短賬號“1”以7000 EOS成功競拍:據EOS鯨快訊消息,今日出價人guzdgmrwgyge以7000 EOS成功競拍到短賬號“1”。[2018/11/28]
對這 1000 名粉絲的要求:會購買您生產的任何產品
這些鐵桿歌迷會驅車 200 英里來看你唱歌;他們會購買你的書的精裝本、平裝本和有聲版本;他們會在你看不見的情況下購買你的下一個小雕像;他們將為您的免費 YouTube 頻道的「最佳」DVD 版本付費;他們每個月會來一次您的廚師餐桌
1000 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
你的作品,以及與粉絲的關系,足以讓你的忠實粉絲每年花費一天的工資來支持你,平均數是 100 美元
過上大多數人的生活,KK 認為每年需要 10w 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需要 1000 個粉絲
Li Jin 在 2020 年迭代了一個「100 粉絲理論」,基于一個課程創作者的樣本,平均每筆銷售額超過 1,000 美元,這時只需要 100 個真正的粉絲就可以過上同樣的生活
1000 是一個可行的數字
每一件制作出來的或想到的東西,至少可以引起百萬分之一的人的興趣——這是一個很低的標準。然而,如果只有百萬分之一的人對此感興趣,那么地球上可能就有 7,000 人 可以成為你的粉絲
你可以數到 1,000(count to 1000)。如果每天增加一個粉絲,只需要 3 年時間,甚至你可以記住每一個粉絲的名字
如果你專注于今天我要獲得一個額外的粉絲,那是非常有力的 (powerful)。一個接一個的客戶,他們是否滿意,我是否給了他們價值?如果你能專注于這一點,那真是一種超能力
你必須與粉絲有直接的關系
他們必須直接向你付款
如果依賴中間商,第一中間商需要分成,第二中間商并不會維護粉絲關系,導致你的粉絲會不斷流失
如果你不喜歡和粉絲打交道(只喜歡畫畫、縫紉或制作音樂),建議增加一名伙伴形成二重奏;同時「謀生」所需的的粉絲量也需要線性增加
在 Web2 里,已經有不少創作者在通過 Substack / Patreon 等工具在實踐「1000 粉絲理論」,比如我們上周文章中提到的 Justin Welsh, 每年通過銷售「內容操作系統」這門課程收入 130w 美金
這門課程單價為 150 美金
Justin Welsh 每年賣出 8667 份,每天賣出 23 份
當然,Justin Welsh 已經是頂級創作者了。這里我想表達的點是,如果你擁有 1000 名忠實粉絲,同時打造一個愿意讓粉絲年付費 100 美金的產品,基于 web2 提供的工具,就可以過上一個不錯的生活。
那么,看到這里,你肯定想問,既然 web2 就可以實現「1000 粉絲理論」,NFT 帶來的額外價值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
(音樂)NFT 是「作品 + 粉絲關系」的完美代表,且將「作品 + 粉絲權益 + 社交身份 」三位一體,創作者發行門檻低,是用戶支持創作者的更佳標的
上面 Justin Welsh 的例子里,150 美金基本上是作品的價值。但說實話,打造一個價值 100 美金且可以重復分發的作品還挺難的,有沒有什么辦法降低這個門檻呢?其實 KK 在文章里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100 美金 = 作品 + 粉絲關系
一張 CD 肯定很難支撐起 100 美金的定價的,最多 20 美金,其余 80 美金代表了你的粉絲關系可以產出的價值。
而 NFT = 作品 + 粉絲權益 + 社交身份,一方面完美代表了「作品 + 粉絲關系」,另一方面賦予了更多能力:作品資產化、粉絲權益、數字世界的公共社交身份。
以本文討論的獨立音樂人為例,
NFT 本身是作品,數字 CD 或數字單曲;同時 NFT 還原了 CD 的資產屬性,如果獨立音樂人日后出名,有升值空間;
NFT 可以實現一系列基于 token gated 和 open loyalty 粉絲權益,比如驗證 NFT 進音樂人社區,優先購票權益且防黃牛,具體案例可以參考 A7X 樂隊通過 NFT 連接粉絲和分發權益;
NFT 本身還是數字世界的公共社交身份。在 Web2 的流媒體平臺里,只有 Spotify 和 QQ 知道你是某個音樂人的粉絲;但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你擁有某個音樂人的 NFT;
NFT 發行門檻低,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優點。web0 時代,粉絲也可以買簽名 CD,簽名書來支持獨立創作者,但發行總歸是有不少門檻的,NFT 將這道門檻幾乎降為 0(后面預計還是會提升的,但肯定比實體成本低)。
這也是為什么獨立音樂人積極擁抱 Web3 的原因。
洛杉磯唱作人 TK:2022 年 11 月,推出首張鏈上專輯《Eternal Garden(永恒花園)》。他以每個 0.07 ETH( 約 70 美元 ) 的價格銷售了 700 個,獲得了 38.26 ETH(約 7w 美元)的收入。根據估算,TK 每個月從 Spotify 只能獲得 500 至 1000 美元的流媒體版稅,TK 從此次 NFT 銷售中賺取的利潤是 70 個月的流媒體收入
意大利音樂人 Violetta Zironi:2022 年 4 月,基于其創作的 5 首歌曲和其父親 Giuseppe Zironi 繪制的 2500 幅獨特手繪藝術品,發行了名為 Moonshot 的音樂 NFT 集合,總量 2500 個,單價 0.045 ETH,獲得了 112.5 ETH(約 20w 美元)的收入。以此為靈感,她在 2023 年 1 月再次推出名為 Another Life 的音樂 NFT 集合,基于其創作的 5 首歌曲的 PFP, 總量 5200 個,單價 0.1 ETH,獲得了 520 ETH (約 100w 美元)的收入。她也是第一個突破單個音樂 nft 銷量 5000 的音樂人。
值得一提的是,Violetta 和 TK 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社區和粉絲上的(此處感謝 Henry 的輸出)。
Violetta 有 6.6w 的 twitter follower,和超高的互動率,一度號稱一天 20 個小時直播;
TK 花費了多年時間建立其 Web3 社群,他的 Telegram 群可謂是音樂領域中最活躍的之一;
我自己的 insight 是,對于創作者,NFT 將「作品」和「粉絲打賞」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個「基于文化的粉絲打賞」,這是 Web2 很難提供的東西。
舉個例子,做美女主播,也是靠粉絲關系賺錢,榜一大哥刷個火箭也可以到 10w, 但這里面缺了點文化味;
相比起來,粉絲買 NFT 支持創作者就自然很多,而且 NFT 同時包含了「作品 + 粉絲權益 + 社交身份」,被賦予了更多 utility;
我們的讀者交流群里面也有用戶分享,看完某位作者的實體書后,后續購買了基于 NFT 的電子書用來支持作者。
所以新時代獨立音樂人的能力模型變成,既有創作能力,又擁有一定的社區運營能力。在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萬事達音樂計劃里,AI 和 Web3 同時賦能這 2 項能力。
學員通過 AI 更快的創作作品;
萬事達卡在學員畢業后,幫助其發行單曲 NFT 建立社區;
我也會持續關注和 Web3 音樂相關的社區,包括 Lens 和 Farcaster。
btw, 我認為「1000 粉絲理論」和流媒體訂閱制并不沖突。如果你是一名獨立音樂人,一年希望賺取 5w -10w 美金過一個比較自由的生活,「1000 粉絲理論」更適合你;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擁有全球知名度的明星,Spotify / Tiktok / Youtube 是你的最佳工具。
寫到這里,不得不佩服 Kevin Kelly 的前瞻性。在 Spotify 剛推出來的 2008 年,KK 撰寫了《1000 名真實粉絲》這篇文章。其稱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成功的目標是走紅,做大規模 (hit big),但科技允許我們可以有另一種選擇。
然而,后面的故事是,移動互聯網下超大規模平臺出現,用戶紅利使得「規模」不是一件難事,創作者對于中間商抽成,以及粉絲 / 客戶屬不屬于自己并沒有那么 care。
直到近 2 年,大家又開始重視「粉絲」,這背后是 3 個敘事:
用戶紅利消失,平臺抽成越來越高且缺乏透明度,無論是品牌還是個人創作者,都希望和粉絲直接連接;
當用戶在 Spotify 支付 100 元,實際上音樂人最少只能收到 10 元,這中間是復雜的行業結構和利益鏈條;
粉絲共同創造了價值,但卻無法捕獲其價值;
數字游民和 Soloprenur 的涌現。在他們的價值體系里,自由 >> 發財,「通過粉絲謀生」為其打開了一扇門。
Web3、去中心化、社區剛好可以滿足上述 3 個敘事,個人創作者跳過中間商,從粉絲和社區獲得收入;作為粉絲也擁有自己的身份和資產,并且通過社區共建而增值,從而形成一個更加健康的生態。
Web3Brand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財經
Web3活動
Techub Info
區塊律動BlockBeats
金色財經 善歐巴
金色早8點
比推 Bitpush News
TaxDAO
SeeDAO見道
WJB
白話區塊鏈
作者:TY,Medium;編譯:Lynn,MarsBit 介紹 隨著以太坊從一項實驗性技術發展成為一個完全開發的系統,能夠為普通用戶提供開放、全球和無需許可的體驗.
1900/1/1 0:00:00作者:Cole Garner, 加密KOL 編譯:Felix, PANews牛市何時來眾說紛紜,加密市場中關于牛市的推測指標有很多.
1900/1/1 0:00:00作者:Written by ChiHaoLu,imToken Labs本文主要介紹了zkSync這個Layer2解決方案中抽象賬戶(AA、抽象帳戶)的發展及相關內容.
1900/1/1 0:00:00引子 某年某月某地,深夜將幣圈老玩家張三從南方帶到了北方。回顧那晚的突然破門而入,張三還是心有余悸,甚至覺得有點魔幻.
1900/1/1 0:00:00作者:Colin Lee;來源:Mint Ventures 在短中期 RWA 最有可能在規模和用戶層面實現爆發的細分品類是國債類 RWA.
1900/1/1 0:00:00作者:Web3動向 在創立十周年之際,并由DCG集團持有八年之久,加密媒體CoinDesk再次易主。據《華爾街日報》 7月20日報道,一投資者集團以近 1.25 億美元收購CoinDesk.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