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也是生產力,但目前仍面臨文化經營、數據產權不清晰等難題,需要用數字技術搭建新基建,構建文化共享數據平臺,用科技方式促活文化經濟。”12月1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在2021年第八屆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龍馬學者特聘教授魏鵬舉在論壇上發布了年度重點研究報告《區塊鏈技術激活數字文化遺產》。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文物事業還存在著文物資源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手段不多、利用不當等問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及其應用體系在實踐中正在成為目前解決這些難題。
魏鵬舉指出,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數字文創新形態,不僅使文化遺產在新的數字時代“活起來”,也能讓它們在新世代年輕人中“火起來”,成為促進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聲音 | 央財國際研究院院長:區塊鏈將催生全新的保險商業模式:央財國際研究院院長陳輝發文《當前中國保險業有何困境的哲學反思》。他表示,區塊鏈催生全新的保險商業模式。就保險而言,數據和信用更是息息相關。因此,區塊鏈將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一起,對保險產生迭代性的影響,它將從根本上改變保險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更將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也許是中小保險公司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2019/12/25]
文博數字化加速進入內容時代
2020-2021年全球進入疫情周期,全球博物館都在主動擁抱技術和互聯網,以期持續保持與社會和新生代觀眾的關聯。文博數字化也加速進入內容時代,將文化資源變成被分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各方文化資源也開始出現更多互相融合。
聲音 | 中央財經大學黃震:理性看待區塊鏈“熱”:近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區塊鏈的風險之一是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漏洞。比如以太坊的“The DAO”黑客事件,導致大量幣被盜。風險之二是區塊鏈應用過程中,可能被不法分子盜用區塊鏈的名義來進行傳銷、詐騙,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投資者的權益。風險之三是可能導致發行未經金融監管當局批準的虛擬貨幣,進行非法金融活動。用虛擬貨幣進行支付,支持所謂暗網、地下交易等,成為滋生腐敗、違法犯罪的溫床,也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和法律風險。[2019/12/20]
而近年來,隨著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擴展現實等技術飛速發展,數字內容的制作成本大幅的降低,并推動硬件消費體驗的升級和內容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些都為包括文物在內的文創新形態奠定了技術基礎。
聲音 | 中央財經大學李曉林:區塊鏈將沖擊保險精算師這一職業:在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中國財富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在演講中提到:保險是做風險關系,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在其中大有應用。假設一個人被監測出有癌癥,這個癥狀就進入到了區塊鏈系統上,可以自動立即形成賠付,一方面生成自動給保險金,另外一個方面可能給配置相應的醫療資源。這一個事情看起來簡單,事實上由于一切在一瞬間完成的,這個過程當中改變原來保險相關資源。李曉林表示,這種情況下,保險精算師的定價就不需要了。[2018/7/8]
互聯網上公眾可觸及的文博文物數字內容呈現爆炸性增長的趨勢。根據數據顯示,全國被調查的文物的數字化比例為44.11%,其中珍貴文物藏品的數字化比例為67.82%。而在國外,法國盧浮宮數字化程度高達75%,大英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比例也近50%。
中央財政部部長劉昆:區塊鏈等新產業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給多邊開發機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央財政部今日發布消息,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在新開發銀行第三屆理事會年會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區塊鏈、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涌現,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也給多邊開發機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希望新開發銀行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始終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不斷創新融資模式,幫助成員國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復蘇與增長。[2018/6/6]
對此,數字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成為一個挑戰。央財報告指出,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數字技術有三大作用:規范數字內容標準、明確數字內容的權利歸屬、完善數字博物館建設。因此,數字技術是促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最優方式,區塊鏈將成為文博文物數字化新一代基礎設施。
“在推動文化藝術品的身份認定和管理時,可借助于高新技術比如區塊鏈,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簡化程序,加大處罰力度,促進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數字文化產業健康發展。”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燕東升在論壇上表示。
魏鵬舉認為,沒有實現數字化,文物活起來的目標就只是空中樓閣,其承載的文化信息缺失了走向公眾、走向世界的窗口,博物館也難以在新的時代履行自身的使命和職責。
多家博物館通過數字藏品探路文創高質量發展
根據央財報告調研顯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藏品成為中國數字新文創的典型代表,2021年也成為數字藏品元年,螞蟻、騰訊相繼推出數字藏品發行平臺鯨探和幻核。其中螞蟻鯨探于10月21日推出了重點針對文博領域的“寶藏計劃”,目前共為故宮、國博、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17家文博機構的提供了數字藏品服務。
“區塊鏈技術可以對數字作品進行標記生成惟一數字憑證,同時使得數字作品在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真實可信,有效保護發行者版權和消費者權益。”螞蟻集團螞蟻鏈技術總監閆鶯表示。螞蟻鏈為螞蟻鯨探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區塊鏈、3D渲染、IoT、語音交互、虛擬現實等技術,形成一套融合技術解決方案,為文化產業提供了新型可復制商業模式,讓IP方、創作方和藏家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形成新的IP轉化渠道。
魏鵬舉表示,文博文創的高質量發展也必須依托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產業效益,擴大傳播影響,弘揚優秀文化。
在國際上,也不乏文博NFT的案例。5月14日,意大利烏非茲美術館把米開朗基羅的一個作品數字加密上線,跟一個藝術品公司合作賣了14萬歐元,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與國外NFT應用偏向于金融資產化不同,中國在互聯網公司的摸索下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也逐漸建立了中國優勢。
央財報告以螞蟻鯨探的數字藏品為例,總結了中國數字藏品意義:一是合規可控,符合國家的法規政策,開創了一種新型可確權、可追溯的文化消費;二是中國企業有充分的自主研發技術保障,2021年全球高相關度區塊鏈授權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螞蟻集團是1252件專利居榜首,其后是騰訊391件,第三名是IBM擁有297件;三是用戶規模優勢;四是合作共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因此變得更加高效;五是低碳環保,數字藏品能耗極低,不到供應鏈NFT的1%左右,真正做到低碳環保。
“長遠來看,數字藏品將成為煥新文博的重要載體,推動弘揚傳統文化的一股新氣象。而螞蟻等科技公司的數字藏品業務將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其實踐也成為利用區塊鏈技術激活文化遺產的典型探索。”魏鵬舉表示。
BGA2021年區塊鏈游戲報告講述了這個故事,并展示了今年區塊鏈行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運動的數量:游戲.
1900/1/1 0:00:00穩定幣的興起是為了滿足去中心化金融中對安全資產的需求,穩定幣發行者通過部署各種策略,將有風險的儲備資產轉化為價值穩定的代幣.
1900/1/1 0:00:00DeFi數據 1.DeFi代幣總市值:1325億美元 DeFi總市值數據來源:Coingecko2.
1900/1/1 0:00:00以太坊基金會的TimBeiko在11月做了一次主題為《理解轉換到權益證明的過程》的演講。在這次的分享里,他回顧并整理了以太坊主網在2021年里進行的四次硬分叉,分別概述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進;梳理.
1900/1/1 0:00:00EliasSimos?在推特上用了69張圖表展示了2021年加密行業最有趣的部分,同時講述了自己的2022展望。本文將帶你看看這69張圖都是關于什么的.
1900/1/1 0:00:00金色周刊是金色財經推出的一檔每周區塊鏈行業總結欄目,內容涵蓋一周重點新聞、行情與合約數據、礦業信息、項目動態、技術進展等行業動態。本文是項目周刊,帶您一覽本周主流項目以及明星項目的進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