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大家以為是經濟學問題,其實是心理學問題。
——題記
本文內容概要:
比特幣的能源消耗
平臺幣的隱藏邏輯
為什么要把用“心理補償”來解釋挖礦?
很多挖礦本身沒有什么必要
挖礦出來的幣也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價格充滿泡沫
有罪推定更適合加密資產的評測
大家總是在各種各樣的渠道上看到各種各樣的的挖礦概念,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挖礦”的概念本質是什么??比如交易即挖礦、騎自行車即挖礦、抽煙即挖礦、流動性挖礦、吃飯即挖礦、玩游戲即挖礦、跑步即挖礦、發文即挖礦、點贊轉發即挖礦……不可勝數。?挖礦始于比特幣挖礦,開始于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赫爾辛基的服務器上挖出的比特幣第一個區塊,史稱“創世區塊”。為啥要挖礦呢?激勵機制。這種理解似乎很正確,或許也是中本聰的本意。
觀點:比特幣將是未來10年最出色的科技股:美國對沖基金公司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合伙人兼首席運營官Brett Messing表示,比特幣可能會成為特斯拉、Facebook和谷歌在過去10年的樣子。他解釋道,就像這三支科技股是某種形式的網絡一樣,比特幣也是一種貨幣網絡。Messing本周在一個虛擬圓桌討論會上表示:“比特幣除了是數字黃金外,還將是未來10年最出色的科技股。”
據他稱,在不久的將來,比特幣有兩種潛在的結果:它可能仍然是一種利基資產,交易金額在5000美元至5萬美元之間,或者它可能成長為一種“真正的資產”,很容易達到50萬美元。但他表示,即使要達到四分之一的水平,“也需要機構資本,散戶無法做到。”Messing進一步表示:“比特幣現在是一個6000億美元的資產類別。我認為這已經超出了它可以被操縱的范圍,而且我認為隨著它的成熟,就越是如此。”(Business Insider)[2021/1/30 18:28:28]
01比特幣的能源消耗
觀點:壽險行業若將0.1%資產投資比特幣,相當于BTC流通供應量的1.35%:Adamant Capital創始人Tuur Demeester在推特上就“美國萬通人壽保險公司購買1億美元比特幣”的消息評論稱,如果整個壽險行業按照目前的價格將其資產的0.1%配置到比特幣上,他們將在市場上用45億美元購買251400枚比特幣——相當于BTC流通供應量的1.35%。
此前消息,美國萬通人壽保險公司(MassMutual)已通過紐約數字投資集團(NYDIG)為其普通保險帳戶購買了價值1億美元的比特幣,并收購了NYDIG價值500萬美元的股份。MassMutual成立于1851年,是一家擁有500萬客戶的美國共同人壽保險公司,管理著超過2350億美元的保險賬戶。[2020/12/12 14:59:47]
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比特幣挖礦所消耗的電力,大概有多少。
觀點:比特幣市場的成熟可能會讓交易所在功能上出現趨同現象:Kraken首席執行官Jesse Powell在Flippening博客中詳細闡述不斷發展的加密交易所領域以及交易所將看到越來越多整合的可能性。他強調,上述整合以及加密市場已達到一定成熟程度的事實,可能反過來意味著交易所可能具有類似的功能集。“我想你會看到基本上每個人在非常相似的功能集上趨同。然后競爭可能會歸結到執行和界面,甚至可能只是營銷和品牌。”
雖然大多數市場和行業都是如此,但這也引出一個問題:加密貨幣是否是成熟市場。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提供數字資產相關服務的交易所仍然是相對較新的現象。隨著交易所間的競爭減弱,交易所在規模和類似功能集方面的整合可能會對用戶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Glassnode,過去6個月加密交易所的比特幣提取量穩步增加,這不僅反映市場普遍情緒,也反映用戶對交易所的看法。而Powell指出,加密交易所之間的轉移仍相當便宜,許多用戶傾向于根據需求來做這件事。“我不認為散戶投資者(他們對加密貨幣沒有深入了解)只是想買些比特幣并持有它。”
Powell表示,關于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對于那些率先上線新代幣的交易所來說,仍然有著顯著的優勢。(AMBCrypto)[2020/7/12]
圖源:Digiconomist,2020年07月24日
觀點:PayPal進軍加密貨幣領域或使BTC成為主流支付選擇:Cointelegraph今日刊文稱,若PayPal真的進軍加密貨幣領域,比特幣可能會成為主流的支付選擇。據此前外媒消息,美國支付巨頭PayPal將在未來三個月內首次推出加密貨幣直銷,PayPal還正在招聘加密貨幣及區塊鏈領域的專家。報道稱,雖然PayPal并未對上周的傳聞置評,但專家普遍對此消息并不意外。加密貨幣貸款平臺Celsius Network的創始人兼CEO Alex Mashinsky稱,接受數字資產只是意味著PayPal著眼于未來。TradeBlock的機構研究主管John Todaro認為,成熟的主流企業通常是以潛在客戶的興趣而不是客戶過往的言論為導向。他不覺得傳統支付企業挺進數字貨幣必然是在打臉自己過去的表態。金融科技公司Interlapse的CEO Wayne Chen認為,PayPal將必須和Coinbase等頭部加密貨幣交易所競爭,但PayPal最大的對手可能是同樣提供替代性支付解決方案的Square旗下App。[2020/7/2]
上圖描述了比特幣的電力消耗對比各國能源消耗,其中,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占英國18%,占澳大利亞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的1/4,幾乎相當于捷克共和國一個國家的消耗。
動態 | 轉移價值十億美元僅需花費0.000012 XRP “XRP沒有價值”的觀點再被討論:據coincryptorama消息,昨日,價值十億美元的XRP在Bithumb交易所發生轉移,手續費為0.000012 XRP。推特用戶Flibbr指出,這意味著轉移無論轉移多少美元都要花費這么多XRP,因此“XRP沒有價值”。關于XRP的價值已被多次討論,多數人認為XRP沒有價值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可以使用Ripple的XRapid共享分類賬系統來轉移法幣或加密貨幣,這使得XRP自身變得無效。此外,他們認為,“銀行需要買很多XRP以在Ripple區塊鏈中流轉”的認知是錯誤的,這只能說明XRP是一個服務其創始團隊的資金池。[2018/12/14]
本質上是因為比特幣挖礦可以賺錢,因為挖礦成本常年低于比特幣市場價格。這個挖礦成本各個地區的電力成本有關系,電力成本高的算力設備會流向電力成本低的區域。例如,相當數量的礦機是在中國四川省,這是用腳投票的結果。比特幣的礦機耗能是世界最大的,也是經典的PoW挖礦,也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挖礦,ETH、BCH、Ltc都屬于這一類。
文章開頭的時候提到過各種看名字就覺得親切或者匪夷所思的“xxx即挖礦”,用的也是所謂的激勵機制,交易即挖礦,是交易平臺鼓勵你交易;流動性即挖礦,是去中心化借貸平臺鼓勵你存款和借貸;那么,如果是抽煙即挖礦,難道是鼓勵你多買他們平臺的煙抽,吃飯即挖礦是要去他們的飯館兒去吃飯嗎?
邏輯上是的,也就是說只要是有消耗能源的行為就可以加進去一個挖礦。那么,挖礦本身除了經濟學上的博弈,如BTC,大家挖礦把市場給推高,參與的礦工眾多,全網的算力夠到可以維護整個網絡的穩定——這都是后來的結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為了鼓勵你挖礦: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來一起愉快地參與一個有趣的事情吧,后來的故事你都知道了。硬件不斷迭代,幣價不斷攀升。
在一開始的時候,這個挖礦的工作會占用自己的計算機資源,會耗費電力,挖礦出來的比特幣,一開始也是一文不值。也沒有地方交易,那么挖礦作為獎勵的說法其實站不住腳,或者說另外一個詞更加貼切“心理補償”。其實早期挖礦也只是為了好玩兒,但是費了我一部分錢,所以來個幣獎勵會心理上好受一些。
這個現象,當代社會隨處可見,比如你去很多飯店吃飯,給你辦VIP,給你積分,很多的時候這個積分沒有什么用。可是這個積分是一種消費的心理補償。
02平臺幣的隱藏邏輯
下文所說的平臺幣,其實不單單是指交易所的平臺幣,即使是所謂的去中心化項目如Compound,產生的COMP在這里也統稱為平臺幣,有平臺方產生的加密貨幣就是平臺幣。
吃喝拉撒睡、坑蒙拐騙偷等行為皆可一并加入挖礦機制,打包進入“礦圈”。這樣就明白交易即挖礦,就是一種心理補償,交易即挖礦出來的平臺幣邏輯上來說,他們的做市資金或者叫做托底的資金不會大于交易的手續費收益,當然,幣價可以無限高,但是基本面的價值就是這個。
請不要說交易所的發展好了,平臺幣自然就會漲,這只是間接的關系。當然,如果平臺上市了比如去了納斯達克、紐交所等,他們的股票價格的基本支撐是平臺本身發展的好,這就是所謂的股票基本面分析。平臺幣會漲,只是因為一個事:交易所每隔一段時間去回購流通中的平臺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就是討好市場。很多人也這么認為,所以認為平臺幣長久不了。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交易即挖礦的話,交易的過程中產生了手續費,我消費了,我消耗自己的金錢了,我需要心理補償,所以我要產生平臺幣。實際上三大交易所,都不是這么運作的,而是直接發出平臺幣,然后承諾每個季度拿出部分的盈利回購平臺幣,這是為什么呢?他們為啥不去做交易即挖礦?因為這樣可以先把所有的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然后,自己控制做市資金幣價進行動態影響,這樣可以用較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兒。所以,平臺幣是可以長久的,只是幣價是有天花板的。
再回頭看流動性挖礦,比如最近流行的COMP,如果沒有流動性挖礦的話,可能很多散戶就不愿意去更多的質押、借貸了。是激勵更是一種心理補償,除非平臺項目方愿意公布實際收益盈利并對COMP進行定期回購處理,這個價格也是站不住的,早晚掉頭一瀉千里。因為就是一個心理補償,你告訴我,心理補償有多少的價值支撐。
03為什么要把用“心理補償”來解釋挖礦?
答案是:
第一、很多挖礦本身沒有什么必要
之所以挖礦是因為項目是去中心化的。就這一條因素,大多數項目是符合不了的,舉例: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可挖礦;三大交易所是中心化的,挖不挖礦是不是交易即挖礦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現在的平臺幣在中心化系統上運行更加高效。中心化的直接管理積分系統更方便,比如麥當勞消費拿到積分,積分換優惠券。
第二、挖礦出來的幣也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價格充滿泡沫
如果有價值或者說有好的價格可以賣掉,我還可以稱之為激勵。但很多時候,產生這個幣的機制是一個心理補償,而對外聲稱各種高大上的經濟模型,吸引散戶韭菜來接盤。
用“心理補償”來看待挖礦,可能更容易看到騙局的核心事實的真相。
第三、有罪推定更適合加密資產的評測
用“激勵”或者挖礦的時候給人的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個賺錢的活,這是個有價值的事,這是隱形洗腦。對于目前的加密市場,對于所有的數字貨幣項目,應該采取“有罪推定”而不是“無罪推定”,先假設項目是空氣,項目方是騙子,搜集證據去證明這個項目是個假貨,如果無法搜集到證據或者搜集到的信息和數據都在說“這是個好人,他們沒有作案動機,也沒有作案的行為”。這個時候,才能將自己的錢的一部分放心的投到某個加密資產上。
總結:
本文是作者日常的思考或者叫做碎碎念,從比特幣的能源消耗,講到了廣義上的平臺幣以及平臺幣隱藏的挖礦邏輯,并且得出推論大多數的“挖礦”只是一種心理補償。提出對項目和加密貨幣的觀察和判斷,盡量采用“有罪推定”而不是“無罪推定”。相信讀完本文,你對“挖礦”、“消費”、“激勵機制”、“心理補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
原創不易,歡迎各位讀者點贊和分享
我們會持續為大家產出深度內容
?
本文來源: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原題《央行數字貨幣與貨幣政策|文獻綜述》作者:PatrycjaBeniak、NarodowyBankPolski 編譯:賀涵 目前關于CBDC的文獻.
1900/1/1 0:00:00一、資產數字化的大趨勢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有一個趨勢是越來越明顯了,就是資產數字化。相信到了今天,應該不會有再有人懷疑這個趨勢,畢竟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數字貨幣的高效和便利,也親眼見證了數字貨幣爆炸.
1900/1/1 0:00:00盡管比特幣持續橫盤,但這一領先加密貨幣的哈希率卻越來越高。 圖片來源:visualhuntCoinCorner的馬特?沃德指出,數據顯示,比特幣全網算力在7月13日剛剛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了147.
1900/1/1 0:00:00寫在前面: 我們可以在比特幣之上建立DeFi應用嗎?對于這一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原文作者MatthewBlack是AtomicLoans的首席技術官.
1900/1/1 0:00:006月13日,從去中心化金融協議Compound中借入的資金達到10億美元大關,其前三大市場是DAI、穩定幣USDC和以太坊。目前MakerDAO的DAI保持領先,其協議借用價值占79.88%.
1900/1/1 0:00:00DeFi在2020年突然走紅,過高的漲幅,不斷的安全問題,眾多資本的進入會把DeFi推向何方?未來又有哪些方向更值得我們關注?LLab攜手比原高級研究員馬烈一起為大家解答.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