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比特幣的白皮書誕生開始,密碼朋克們就給我們描繪了另一種世界可能性的世界可能性場景,而WEB3更是將未來世界在系統層面上做了完整假設。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依然要前行,我們更想知道曲折之路將會如何達成。特邀請CdotNetwork創始人劉毅給大家分享WEB的發展路徑。
引子
在跟紅軍大叔討論這個題目的時候呢,原來定的題目是通往WEB3的技術路徑,在我準備這個分享的過程中呢,考慮了很多關于WEB3到底能干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關注它,這些業務或者說商業邏輯上的東西。我認為在現在這個階段,商業的邏輯可能比技術路徑更加的關鍵,因為如果他不能夠最終落地的話,那我們討論技術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就把這個話題呢,改成了叫通往WEB3的路徑,那我們先談商業邏輯,再談技術路徑。
什么是Web3?
要談WEB3.0總是會遇到第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WEB3。目前大家的共識就是,互聯網目前是處在WEB2的一個階段,那WEB3.0就是對下一代互聯網的一種設想和設計,既然是設想和設計,那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非常不奇怪的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版本的WEB3.0。
比如早在15年前,WEB的發明人Berners-Lee爵士,他就認為現在互聯網的局限在于,HTML是給人看的,或者說是面向顯示的,他沒有元數據,所以不能夠被機器所理解。那么應該把這些互聯網數據賦予含義,有了這個元數據和數據的這種結合,就能夠開發出更智能,自動化程度更高的互聯網應用,從而實現WEB3.0。他那時候給這個下一代互聯網起名叫做Semanticweb,就是語義網。但是大概在五年前呢,李爵士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他發起了互聯網大憲章運動,呼吁用戶和互聯網從業者對下一代互聯網的規則進行廣泛的討論。
還有很多著名的互聯網的從業者或者研究者,各自提出了這個下一代互聯網的這種設想和設計,例如網飛的創始人ReedHastings認為,人均擁有10MB的帶寬,全影像的互聯網就是WEB3.0。
谷歌的前首席執行官EricSchmidt認為,WEB3.0是由大量快速進化的小程序組成的,這些小程序基于web2.0的基礎服務,還進行混編,即mashup。而且可以一次編寫,到處運行,并且高度可定制,像病一樣的傳播,這是EricSchmidt他認為的web3.0,那么著名的互聯網分析師,被稱為互聯網女皇的MaryMeeker,她在2010年提出web3.0,是由社交網絡,移動設備和搜索組成的互聯網。
那么我們這次分享討論的WEB3,它是發源于GavinWood在2014年提出的這個概念。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它是一個GavinWood版本的WEB3.0。它的概念也經歷了不斷的演進,也有很多人在中間做過貢獻。這個版本的WEB3大致可以總結為,WEB3.0是去中心化的下一代互聯網架構,WEB3的互聯網比當前的互聯網更自由、更公平、更安全,WEB3.0的愿景是讓每位互聯網的使用者都能掌握自己的數字身份,資產和數據,進而在網絡時代掌握自己的命運。
因為關于什么是WEB3.0,或者說什么才是更好的下一代互聯網,這個實在是說法太多了,我們也沒有時間在這里去辨析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WEB3.0,我們就以GavinWood這個版本為基礎來進行討論。
WEB3會實現嗎?
Crunchbase:Q1 Web3創企所獲風投資金為17億美元,同比下降82%:4月22日消息,據 Crunchbase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對 Web3 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同比下降 82%,從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91 億美元下降到 17 億美元。這是自 2020 年第四季度 11 億美元以來的 Web3 融資低點,當時許多人從未聽說過 Web3。在這種情況下,Web3 初創公司被定義為直接與加密或區塊鏈技術(或兩者兼而有之)合作的早期公司。此外,風投和 Web3 初創公司之間的交易總數也出現了顯著下降,2023 年第一季度記錄了 333 筆交易,同比下降約 33%。
報告指出,最近對 Web3 初創企業的興趣有所降溫,但它也強調,幾乎每個領域的風險投資都在減少。Crunchbase 將 Web3 融資的下降歸因于投資者在過去幾個月里選擇了規避風險的方式,風投在其最了解的行業——比如網絡安全或 SaaS,而不是下一代互聯網(Web3)的承諾中尋找機會。[2023/4/22 14:19:49]
那么在對WEB3.0的內涵達成一致之后,下一個問題就是WEB3.0會實現嗎?那么我們IT互聯網的行業,每年都會誕生很多的新概念,絕大多數的概念會湮滅在歷史當中,只有極少數會成為現實可以影響到社會這個層面。說實話像WEB3.0這樣聽上去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概念,很難相信他能夠實現。
但是呢不要急著下結論,我們首先從邏輯上來分析一下,實現新的互聯網架構需要什么條件。
那么我這里面做了一個類似于判定樹的一個東西,其實不是判定樹,而是應該是從下往上看,就是看什么樣的條件最終能夠實現WEB3.0,那么要實現WEB3.0,要首先要有人做,也就是要大量的開發者基于這種新架構,新理念來提供新的互聯網應用。
然后還得有大量的用戶愿意使用WEB3.0的應用。那么開發者為什么要開發和運營WEB3.0應用呢?他可能是出于賺錢的目的,也可以是出于情懷。但是歷史證明,從情懷出發的行動很難形成規模,也難以持久。另一方面呢,是什么樣的互聯網應用能夠吸引到大量用戶呢,無非就是兩種,要么是有用,要么是有趣。
從WEB3.0的這個內涵上來看,他不能夠直接提供趣味性,所以我們只能從有用的這個方向上去進行考慮,在經濟學的意義上,我們這些絕大部分的互聯網用戶可以認為是出賣勞動力獲取收入的個體。那么有用的互聯網應用,要么能幫他多賺錢,要么幫他少花錢,要么能幫他漲知識,也就是提高賺錢的能力,或者可以省時間,那省出時間呢,可以用于休息,也可以用于去賺錢。
那我們說這個WEB3.0是一種無中心的P2P完全冗余的架構,它相比WEB2.0這個BS架構,他的處理效率要低得多,所以它并不適合開發生產力工具,而且它也跟教育沒有關系,所以我認為WEB3.0要是能夠讓開發者賺錢,要能夠幫使用者多賺錢少花錢,如果能做到這三點,根據這個邏輯WEB3.0就有可能實現。
WEB3的經濟邏輯
那么WEB3.0能不能夠為開發者帶來收益,能不能夠幫助使用者多賺錢或者少花錢呢?我認為是可以的,甚至我認為是必然可以,也就是說WEB3.0從經濟角度分析,它具有某種必然性。
那么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人類經濟活動的核心是交易,但是信息不對稱會阻礙交易的發生,或者提高交易成本,由于這個信息不對稱是廣泛存在的,因此誕生了中介。有些中介的價值呢,是減少信息不對稱,比如說房地產中介等等這一類應該叫信息中介,有些中介呢,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它把難以直接發生的交易進行分解,使得交易可以最終完成,例如銀行在借款貸款交易中中所起的作用。
Salesforce Web3工作室聯創:現在是客戶開始嘗試去中心化技術的好時機:金色財經報道,基于云的CRM軟件巨頭Salesforce正在進軍Web3,以幫助其客戶面向未來并與新一代客戶建立聯系。Salesforce的Web3工作室聯合創始人Marc Mathieu接受采訪表示,隨著行業炒作和膨脹的數字資產估值目前處于 \"暫停狀態\",該公司認為現在是客戶開始嘗試去中心化技術的好時機,包括加密貨幣錢包和NFTs。[2023/2/25 12:28:28]
比如說在社會上,有人有閑散資金,希望能夠增值,有人需要資金,但是直接發生的這個借貸只能是發生在家人或者非常好的朋友之間,那如果是說大規模的需要借錢的話,那幾乎不可能是跟認識的人借,不認識的人呢,你更不可能信任他,銀行呢,就在這里面起到了這個交易中介的作用,它吸收存款,給可這個存款人也就是投資者呢一個可以預期的利息回報。同時呢對貸款人進行盡職調查,風險控制等,然后把這個錢借給貸款人。
這是銀行的最基本的業務模式,當然,因為現在的商業銀行的它承擔了部分準備金的這個銀行,它承擔了一個超發貨幣的這么一個職能,那么就不僅僅是簡單的這個交易中介的作用,但是這個這個話題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無關的,那我們可以認為,比如說在金融行業,我們熟悉的這些大公司,不管是這個券商還是所謂的投資銀行,還是各種證券,保險等等,其實他的業務核心都是中介。
我們說WEB2.0的互聯網企業呢,尤其是所謂平臺型的互聯網公司,它的業務模式也是中介。它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更高效,更大規模的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代替傳統中介,或者說創造出新的中介模式。
比如Google是一個廣告中介,它實現了互聯網廣告的投放和廣告的關注,或者說點擊的這種精準匹配。那么淘寶呢,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信息中介。那么支付寶呢,是一個支付中介。那我們這個后面的會一直用一個網約車的這么一個例子。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就有電話約車的公司。但是由于匹配供需的效率比較低,也沒有形成很大的規模,那么優步和滴滴,它是利用了移動互聯網技術,能夠大范圍,實時高效的匹配司機和乘客,于是就發展成了互聯網巨頭,那么滴滴在這個網約車這個業務里,它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中介和交易中介。
我們說互聯網平臺型的業務呢,具有網絡效應,也就是說使用者越多呢,服務會變得更好,因此,當互聯網平臺的規模呢,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事實上的壟斷,也就是同類的新生企業或者小企業很難與之競爭。
還是以這個網約車為例,這個滴滴合并了快滴之后呢,它就擁有了幾乎當時全部的網約車司機和乘客用戶,其他的打車的這個網站呢很難發展起來,因為因為司機和乘客要脫離滴滴非常困難。
滴滴確實在這里面承擔了一個高效的,這個互聯網中介的作用。但是互聯網企業呢,它本身都是商業的企業,核心使命是給股東賺錢。因此它一定會利用這種壟斷的地位,盡可能的提高自己的中介收費。比如說他提高這個網約車的收費啊,或者是要求這個用戶加錢,它可以壓低司機的分成,來實現自己利潤的最大化。
我認為這是一種尋租行為,尋租的意思呢,就是在生產過程中貢獻不變,但是利用特殊地位,擴大自身收入分配份額的這種行為。那么跟三年前相比呢,滴滴在網約車整個交易過程中,他的貢獻并沒有變化。但是由于他達到了這個壟斷的這個規模,壟斷了市場。因此滴滴呢,就把補貼網約車變成了不斷的增加這個交易的抽成。
互聯網公司壟斷市場的方法,就是他掌握大量的服務提供方和服務使用者的數據。比如做網約車司機,就要讓滴滴實時追蹤自己的位置,那么我們要用滴滴打車呢,就要從軟件上面輸入自己的位置,然后從哪兒出發,到哪兒去。但是我不認為掌握數據本身是WEB2.0企業的原罪,或者說,我也不認為互聯網公司應該為掌握這些數據付費。因為這是不現實的,這些數據就是在使用這些互聯網應用的過程中產生的,這個服務提供方或者是用戶提供數據,它是交易的一部分。
Web3游戲平臺Ajuna完成500萬美元融資:金色財經報道,去中心化游戲平臺 Ajuna Network 在以區塊鏈為重點的風險投資公司 CMCC Global 領投的新一輪私募融資中籌集了 500 萬美元。這筆資金將幫助 Ajuna 增加對其他游戲引擎的支持,構建 TEE 并繼續在 Polkadot、Ethereum 和 Polygon 上擴展。據新聞稿稱,Ajuna 還將幫助支持在其網絡上構建和啟動的項目。[2023/2/11 12:00:03]
所以也可以認為是非常公平的,如果這個網約車司機或者是打車用戶,他不愿意提供數據,那你可以不選擇不使用這個滴滴的這個服務,所以這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在契約里面非常明確,非常公平的,當然這個WEB2.0的企業有責任保護好這些數據,不濫用這些數據。
我認為WEB2.0的根本問題在于呢,壟斷抑制了競爭,它使得效率無法進一步提升,比如說這個滴滴,達到這個壟斷規模之后呢,即便有了更新的更好的這種網約車的機制,或者是更高效的一種軟件,也沒有辦法去跟滴滴去競爭,而且滴滴內部公司大了之后,這個管理效率效率下降,人浮于事,但是在一定限度內都不會傷害到他的這個壟斷的地位,這樣的話網約車這個業務就變成了一個沒有辦法繼繼續提升效率,沒有辦法繼續進化的業務。
那么,互聯網企業呢,他通過尋租來擴張自己的收益,提高了用戶的成本,也降低了實際服務提供者的收益,這也是這個WEB2.0這個問題所在。那么WEB3.0,它是用可分叉的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來取代互聯網企業,使得市場總是處于競爭狀態,并且它消除了尋租空間。
那么我們假設呢,有一條就是打車鏈,它的使用體驗和經濟機制設計的都非常的好,還在市場份額超過了滴滴,做到了這個市場第一。那么打車鏈能否利用他的這個霸主地位來壟斷市場,并且尋租呢?
這個問題其實要回答起來呢,非常復雜啊,并不是像看上去這么簡單。那么他跟打車鏈的激勵機制和治理機制其實是相關的。如果打車的通證持有者能夠中介費提價,這里面獲得更高的收益,而且他們又能夠通過治理來修改這個中介費率的話,那么他們很有可能選擇提價,也就是這種尋租。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個滴滴的股東和打車鏈的TokenHolder,也就是能夠有治理權的這個通證持有者并沒有本質區別。
但是打車鏈的這個尋租行為,它受到了區塊鏈可分叉這個特性的限制,也就是說,當打車鏈作為中介攫取過多的收益的時候,就會有開發者有動力來分叉打車鏈。那么在新鏈上面可以降低中介費,由于分叉鏈繼承了原鏈上的全部數據,因此,司機和用戶能很容易遷移到分叉鏈上去。
除了一致尋租以外呢,可以分叉的特性,使得加密協議始終處于一個競爭環境中,因為一旦某一個加密協議停滯不前,它可以被分叉。那么分叉鏈可以采用更高效的交易規則或者激勵機制,從原鏈爭取爭取到服務方和用戶。
因此,我認為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逐步取代互聯網的平臺型的公司,它具有經濟上的必然性,那么WEB3.0創業者呢,應該尋找那些被互聯網巨頭壟斷,并且尋租非常嚴重的業務領域,從這些領域向WEB2.0發起進攻。
那么,在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中呢,用戶的ID,也就是密鑰對,他是聲明的,是無需申請的,也不能夠被禁止,又不能被禁用或者仿冒,用過通過私鑰能直接控制鏈上的資產和數據訪問權。
沒有一個實體他有能力控制用戶的身份,資產和數據。因為加密協議是無中心的,所有參與方,只能按照規則行事。所以加密協議取代或者在部分關鍵領域取代互聯網平臺就意味著WEB3.0的愿景得到了實現。
區塊鏈技術架構的發展方向
Web3初創公司Naetion從GEM Digital獲得1.5億美元投資:5月10日消息,Naetion是一家總部位于丹麥的web3初創公司,致力于打造世界上最大的鏈上職業網絡,今天宣布已從數字資產投資公司GEM Digital Limited獲得總額為1.5億美元的投資。(Globe News Wire)[2022/5/10 3:04:01]
我們再說一說區塊鏈技術。行業一般都認同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1.0。以太坊是區塊鏈的2.0。那么什么才是下一代的區塊鏈,或者說什么才是區塊鏈的3.0的還沒有達成一致.很多人都認為區塊鏈3.0應該解決以太坊的問題,真正使得豐富多樣的去中心化應用能夠落地。或者說我們寄希望于區塊鏈3.0能夠帶動并且實現WEB3.0。
但是在這個?WEB3的技術棧里頭,區塊鏈技術只是其中的一個組件,另外還要去很多其他的組件,比如說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去中心化的消息,P2P網絡通訊等等等。那為什么我們如此關注區塊鏈技術,或者換一個問法是我們對WEB3.0的目標,現在對區塊鏈的技術的關注是否已經過度了,或者說我們會不會忽略了重點?
那我認為區塊鏈技術確實是WEB3技術棧的領頭羊的原因呢,不是在技術本身,而是在經濟層面。因為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它可以以去中心化方式來發行加密資產。加密資產具有稀缺性的保證,而且供應沒有彈性,也就是說供應不隨需求的增長而增加。而且加密資產,也就是通證可互換,容易辨識真偽,可以永久保存,可以分割,可以編程,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快速的交割,而且交易費用非常低,所以它成了歷史上最好的投機品。
由于投機資金的大量涌入,在過去十年加密資產為資產發行方,也就是項目團隊和早期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所以因為有加密資產,區塊鏈已經為WEB3解決了有沒有人做的問題,那么根據去中介化的這種邏輯再解決其中應用有沒有人用的問題,那么WEB3.0就可以得到實現。
而且隨著去中心化應用的豐富,它的技術架構也會日趨多樣化,對于去中心化數據存儲,去中心化的消息,P2P這種技術,其他的web3需求也會不斷的增長,這些技術也會隨著互聯網技術一起向前發展。
我所在的投資機構RandomCapital對區塊鏈架構做了一些研究,并且我們把眾多的技術型的,尤其是平臺型公鏈項目做了一個探索,歸納成了五個方向,我們分別稱為代議、分層、分片、全棧和跨鏈。
先拋一個結論,在這五個方向里,我們機構最看好的是跨鏈這個方向。
但是另外四個方向,我們可以說相對不看好。我當然應該去提為什么我相對不看好另外四個方向,但是這樣討論下去會非常非常的復雜,因為每一個技術方向都有不同的這種選擇,很難一概而論,而且我說的是相對不看好是指相對跨鏈而言,我完全認為在其他的方向上有可能產生重要的,甚至革命性的公鏈。
所以我就只能是大概的講一講我對這五個方向的看法。這五個方向里頭代議這個方向是起步最早的,也是實現最早的。去年EOS上線之后去這個方向就已經實現了。那么我們為什么管他叫代議呢,因為他的思路是這樣的。
他們認為以太網最大的問題是處理能力不足,原因在于區塊鏈的全冗余架構,它節點越多,它達成共識的范圍越大,達成共識也越困難,而且區塊傳播的網絡負擔也越重。
所以一種可能直接試驗方案呢,就是讓所有的利益相關人來投票,選出少數的代表,在這些少數的代表之間達成共識,他就代表了所有的利益相關人的這種決定,所以我們把這種方案稱為代議。那么這個當然能夠降低系統的安全成本,而且處理能力大為提升。
EOS年增發只有1%,在我看到的所有POS的鏈里這個蒸發率是最低的,但是它因為只有21個超級節點和幾十個備用節點來分這個錢,所以它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而且他在共識上只要這21個節點達成共識就可以了,而且這些所謂的超級節點都有非常高的性能的和網絡帶寬的要求,因此它的處理的這個容量跟以太坊相比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Web3虛擬身份網絡NFT3完成7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2月2日消息,Web3虛擬身份網絡NFT3完成7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Animoca Brands領投,DFG Group, CMS Holdings, LD Capital和Prometheus Labs Ventures參投。該平臺首席執行官Dylan Dewdne表示,新資金將用于進一步開發其去中心化的身份解決方案,并以一種新穎的方式與NFTs配對。(CryptoSlate)[2022/2/2 9:27:53]
EOS碰到的問題就是,或者說
它遭到的詬病就是它的中心化了,那么是不是說用代議制,就是說用少數代表來給來代表這個廣大的利益相關群體,當然說明這種代議制的設計本身是有一定的問題的,比如說具體的機制設計,比如說一票30投等等,使得這種串謀的動機非常強烈,而且也比較容易實施。關鍵問題在于,是不是有好的機制設計就可以使得代議制成為一種區塊鏈3.0的實現呢?
我認為是仍然是不能的,因為一個公鏈它的利益相關群體是極度復雜的。但是這個利益相關群體和持幣投票的這個群體之間是不完全重合的,他們這種
分離度越高,就使得這個投票代表所有利益相關人這個假定就越不成立。其實不光是這個代議的問題,是所有的鏈上治理都面臨的問題,也就是說,
持幣的人和投票的人并不能代表整個加密協議的所有利益相關群體。那么關于分層,最近
V神也對Layer2的這個發展表達了一些懷疑或者失望。layer2最早呢就是從這個閃電網絡開始,layer2作為一個快捷支付方案,我認為是成立的,但是把它抽象成狀態通道,或者進一步抽象成一個可編程的策略,這個方向是否可能呢,我認為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比如說現在以太坊上面這個發展的比較快的,比如說plasma的一種側鏈面臨著非常嚴重的這種問題,比如說,首先它的這個信任之根是在Layer1。但是如果這個Layer2整體作惡,那么這個所謂的massexit,就是大規模退出是否可行,這個就是要非常值得懷疑的一個東西。而且它要求是用戶監控側鏈是否作惡。并且在有人有問題的證據之后對他進行challenge。
在實施的這個現實過程中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用戶,即便是有錢包兒的輔助,他也不可能對鏈進行監控。
而且plasma側鏈還面臨著從一層轉入二層,加密資產的狀態追蹤的問題,由于這些資產需要分割成類似于這個UTXO的形式來進行追蹤,所以它涉及到一個可分割性和一個狀態爆炸的一個矛盾。
那么總體而言,我認為現在從Layer2的發展的情況來看,作為一個快捷支付通道是基本證明可行了,但是作為一個可完全編程的側臉是否能夠成立,我認為是越來越值得懷疑。
那么分片其實是現在市場上大家寄予厚望的,而且是也是投入資源最多的這么一個技術方向。以Dfinity和以太坊2.0為代表,我還不敢狂妄到去質疑Dfinity或者以太坊2.0。我看過很多關于分片的技術設計,但是我覺得好像沒有看到有人分析分片的一個最基礎性的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就是我們說的狀態分片,或者是計算分片,那么在實施分片方案之后,比如說以太坊2.0這樣的鏈上面,跨分片交易的比例會占到多少?
我們知道,分片方案的這種復雜性使得跨分片交易,它會比發生在一個片內的交易,它的整個的這個負擔,或者是比如說它的占用資源也好,還是它的這個處理速度,都是成倍增長的,如果跨分片交易在整個分片交易量中的占比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么分片就會失去意義。
如何進行分片,如何對狀態或者是計算的切割,使得跨分片交易能夠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呢?這個我目前沒有看到一個非常嚴密的論述。另外呢,關于具體的這個分片架構的設計呢,它面臨著很多技術難題,有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我對分片這個方向呢,還是有很多的疑慮,也許Dfinity或者是以太坊2.0能夠比較好地解決我所擔心的這些問題。
那么關于全棧呢,我們在而這個行業里頭其實很少討論全棧,但是如果我們看這個blockstack整個的技術架構,包括它的這個去中心化應用開發方法,我認為從技術上他是完美的,Blockstack提供了一個完整的WEB3.0的技術棧,你可以用javascript直接開發去中心化應用,這里面有輕量級的區塊鏈來完成記賬,有去中心化的存儲,有messaging服務,可以非常低成本開發出就是用戶體驗還不錯的去中心化的應用或者WEB3.0這個應用實現的手段。
但是為什么我們很少去關注Blockstack,也很少去談論它。而且我確實也沒有看到有這個比較大規模的這種去中心化應用開發團隊使用這個blockstack這種以全棧架構為基礎來開發應用呢。
原因我認為還是激勵原因,不是技術原因,我們如果是一個獨立的鏈,如果我們發一個幣出來,他首先解決了團隊激勵的問題和這個早期投資者的激勵的問題,那這樣的事情即便是未來失敗了沒人用,但是這種事情仍然會有人去做。
但是在blockstack上面開發這些應用,也許未來會有人用,但是什么人會去做呢?可能有愿意去嘗試一下的人,,或者說擼blockstack羊毛的這些小型的個人開發者愿意去嘗試,那么可想而知,他們是很難開發出高質量,并且長期運營一個高質量WEB3或者說去中心化應用的。
總體而言,我認為全棧的雖然提供了一種好的技術手段,但是他反而把區塊鏈帶給我們的激勵手段給喪失掉了,那么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技術再好,這個方向恐怕也是發展不起來的。
那么這個說到跨鏈,那么跨鏈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認為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兒,那么我很難想象說,我們打造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賬本,去記住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經濟活動,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那么應該是針對某一類的這個經濟行為或者說是交易設計最優的,也就是
對于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種應用場景,我們可以用一條特定目的的鏈去實現這個加密協議去協調它的這種交易行為。
那么這樣的做法具有很多的優勢,一方面是這一個特定目的鏈可以獨享它的處理能力,那比如說用Substrate開發出來的鏈,它可以有大概1000TPS的處理能力,這個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來說,它是夠了,而且這個用Substrate開發的鏈要比用Solidity開發的智能合約的功能要強大的多,而且他可以建立起自己獨立的PoS的經濟體系,可以形成一套鏈上治理的這個機制,使得這個鏈的規則可以在所有的參與者協調一致的情況下進行不斷的演進。那么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呢,我們也認為由于有了像Substrate和cosmossdk這樣的工具,我們認為
會出現千千萬萬個賬本,那么每個賬本為某一種應用場景所優化,那么最終這種這些賬本一定是要接在一起的,否則的話,它每一個賬本獨立的去發展用戶,它不可能產生一個大的生態,而是應該所有的賬本互聯在一起,大家構成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來協調發展。而且在賬本和帳本之間呢,可以進行操作,可以進行類似的互聯網的這種混編,也就是mashup。比如說像BTC這樣的基礎資產,那么我們可以做一條makerdao的鏈質押BTC產生DAI。
makerdao這個鏈產生的穩定幣,可以通過跨鏈的樞紐流入到比如說交易所或者其他的dapp應用,那么這些dapp應用也可以基于其他的應用,比如說基于這個借貸,基于債券而產生這種衍生品等等,一層一層的疊加這個邏輯,這樣的一個生態系統是我們認為的未來區塊鏈一個場景。
提問環節
Q:WEB3和區塊鏈之間算一個什么關系?可以認為區塊鏈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就是WEB3嗎?
我們認為就是WEB3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架構,也是一種愿景。WEB3整個的這個架構里頭,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架構里頭包含了多種技術。所以WEB3foundation給出了一個叫WEB3techstack的一個圖,區塊鏈技術呢,是這個techstack中的一個技術。
區塊鏈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并不是WEB3,而是我們所謂的區塊鏈的3.0。但是就跟我前面分享談到,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是WEB3整個技術棧的一個領頭羊,很有可能以它為突破口,來帶動WEB3.0的實現。
那么我認為在WEB3.0并沒有擴展新的用戶需求。或者說它只是用另外一種中介的模式,也就是用這種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來取代互聯網平臺。然后他滿足的應該還是用戶的現有的這些互聯網的需求。
如果通過這種去中心化協議的設計,使得這個不會產生壟斷性的互聯網企業,不會有壟斷尋租的這種現象,使得互聯網商業中介的技術始終處在這么一個開放競爭的環境之中,這個我覺得是WEB3.0的意義。
Q:WEB3將會屬于誰的機會?具體機會有哪些?
開發實現并且持續運行加密協議跟開發一個互聯網的業務有很多的不同,這里面它包括技術上的不同,主要是包括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說,如何用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來解決一個商業中介的問題,并且設計出合理的激勵機制,使得對加密經濟體有貢獻的人能夠得到合理的激勵,而且這種機制是能夠長期穩定運行的。
這需要一些新的技術,新的能力也包括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但是我認為就是在過去,比如說從以太坊誕生以來,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他們本身是最有條件去實現新一代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應用的。
但是確實現在行業里面普遍都比較悲觀,尤其是進入行業超過了三年的所謂的區塊鏈的老人,因為他們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后,得到的都是都是不斷的在證偽。我作為一個2013年進圈的也算是老人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疲憊感。但是從我們這個團隊來說呢,我們看到了這個跨鏈技術,尤其是像substrate,cosmosSDK提供的這種新型態的去中心化應用這種變革的希望。所以我們選擇繼續嘗試,因為我們相信區塊鏈技術,相信加密協議能夠改變社會生產的經濟關系,也相信WEB3.0這種愿景最終能夠能夠實現。
至于說具體的機會有哪些,就是現在的區塊鏈的技術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加密資產來進行的,當然這是一個可以去不斷去探索的方向,而且后面可能它會演化成這個資產通證化的大潮,那么資產通證化之后呢它相當于是用這個大量的所謂的DeFi或者開放金融的協議能夠取代掉現有的這個金融中介。
我們知道在中國上市公司里面,銀行業上市公司的利潤占到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這個現象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這體現出現在的這個金融中介在給全社會抽血,也就是說整個社會都在為金融中介打工,如果我們能夠啊,至少部分地把這個金融中介變成去中心化的加密協議,那么對這些參與者啊,對社會會有巨大的貢獻,實現這些目標的團隊也會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
安全和效率之間是不是可以tradeoff?
我總有點感覺追求絕對的安全和公平,有點像追求理想化的民主,如果真的有理想的民主是不是意味著效率必然下降呢?
現實世界的情況貌似是如此,這個在WEB3的世界算不算一個詛咒?
所謂的民主,或者說是去中心化的程度跟效率在區塊鏈這個領域里面是矛盾的,這就說道不可能三角,因為安全是必須要保證的,所以只能在去中心化程度和這個效率之間做折衷,那么這個就又要說回到跨鏈,這就是為什么看好跨年,因為跨鏈意味著說,你可以在局部做取舍,比如說一條這個特定目的的應用鏈,它的參與者可能就是幾千人幾百人這個量級。那么他可能是10個節點或者是20個節點,大家就覺得這個去中心化程度就足夠了,那么它的效率會非常高。
所以針對具體場景,用一個特定的分布式賬本去解決,然后這些賬本又通過跨鏈技術能夠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個區塊鏈的互聯網,這是我認為是最好的區塊鏈的未來架構。
Q:前面提到打車鏈當不符合進化的要求的時候,用戶可以選擇分叉來繼續進化,當前很多POS協議實際是開始走上了自動升級拒絕分叉的路子,這個你怎么看?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V神提到的這個去中心化的三個維度,架構層面的、治理層面能和邏輯層面的。最高的這個邏輯層面的就是恩能夠保持可分叉性,也就是說這個鏈可以一分為二,然后各自各自運行,這個我們剛才在談到這個WEB3.0經濟學的意義上面,我們已經談到了這個可分叉性對于WEB3.0的重要性。我認為一個鏈如果是不可分叉的,那么它就不是區塊鏈。
當然,大叔提的這個問題,即這個自動升級,拒絕分叉,它其實應該說是自動升級,避免分叉,就比如說像Polkadot這個使用WASM的這種技術,它可以在鏈上安全的傳輸這個可執行程序。
那么使得這種因為升級,或者比如說像網絡的中斷,或者是服務器的宕機,或者等等這些原因引起的分叉可能性降低了,甚至是可以說被消除了,但是,還是,就是對于這個就Polkadot這樣的鏈,如果對它進行有益的分叉還是可行的,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一個鏈的技術是可以阻止分叉的。
Q:你覺得WEB3時代到來大約在什么時候?
我認為大概需要10-15年時間。
-END-
分享者:劉毅
編輯:紅軍大叔
來源:Ourea無涯社區
編者注:原標題為《通往WEB3的技術路徑》
北京時間9月25日凌晨,加密市場迎來急劇下跌。 據比推數據,市值最高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狂瀉超過1000美元,跌破多個重要阻力位,一度來到8000美元附近,這也創下了過去100天的最低價位.
1900/1/1 0:00:00從目前的情況看,英國脫歐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但英國脫歐對于歐洲大陸,以及美國、中國等意味著什么,會帶來全球何種格局的變化,這是全世界都應該認真思考和關注的事情.
1900/1/1 0:00:00幾乎每一個加密初創企業的支持者都有一種趨勢,那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價值,兜售自己的商業基本面.
1900/1/1 0:00:00Overview概述 彭博社(Bloomberg)報道稱,根據TABBGroup的研究,2018年4月每日場外交易市場規模在2.5億至300億美元之間.
1900/1/1 0:00:009月22日,旨在將比特幣改造為全球投資經理人的主流投資品種的產品將上線。當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之一的ICE期貨美國交易所于當日美東時間晚上8點開放交易時,它將提供Bakkt每日和每月比特幣期貨.
1900/1/1 0:00:00自今年6月Facebook高調推出天秤座以來,“FacebookCryptocurrency”一直是媒體頭條.
1900/1/1 0:00:00